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童年便承受着百岁老人的衰老痛苦,生命在13岁戛然而止。
这便是早衰症的残酷现实。但研究发现,那些活过百年的“超级人瑞”体内,竟藏着一把能“逆转”这种绝症的钥匙。
科学家们成功从长寿基因中找到一面“盾牌”,成功延缓了早衰心脏的衰老,为无数被时间诅咒的生命点燃了希望!
![]()
换条路走不修路改修盾
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医学界一直在寻找破解之道。
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唯一药物是lonafarnib,它的设计思路非常直接——既然是早老素惹的祸,那就想办法减少它的产量。
这是一种典型的“清除病根”策略。然而,现实却很骨感。这款药物的效果相当有限,而且还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让本已脆弱的患儿承受更多痛苦。
![]()
而科学家们甚至在尝试将它和另一种名为Progerinin的实验性药物联合使用,但依然是在“清除”这条路上打转。
而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邱岩博士、保罗·马德杜教授与意大利IRCCSMultiMedica的安尼巴莱·普卡教授领导的团队,则彻底跳出了这个思维定式。
他们的灵感,源自那些心血管功能异常健康的百岁老人。他们从这些“超级人瑞”体内,分离出了一种名为LAV-BPIFB4的独特基因变体。
![]()
而此前的研究已经暗示,这个基因与维持血管弹性、促进血管新生有着莫大的关系。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能不能用这个“长寿基因”去对抗“早衰基因”?他们的核心逻辑,不再是想方设法去清除已经产生的有害蛋白早老素,而是给脆弱的细胞打造一副坚不可摧的“护盾”,让细胞学会与这些有害物质“带病共存”,但功能依旧正常。
![]()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也证实了这个新思路的独特性。当研究人员将LAV-BPIFB4基因导入早衰症模型小鼠体内后,他们发现,小鼠细胞内的早老素水平根本没有降低!这说明,这把“盾牌”的作用方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攻击”或“清除”敌人。
它的工作方式更像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官。这个基因被导入细胞后,并不直接与早老素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激活细胞内部一个极其复杂的防御网络,来抵抗早老素带来的毒性。
![]()
它唤醒了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强大的抗氧化酶系统以及关键的DNA修复机制。这些被激活的通路协同作战,共同构建起一道强大的细胞保护屏障,极大地增强了细胞对早死素毒性作用的耐受力。
这就像给一艘不断被炮火攻击的战舰,装上了一面能自我修复的能量护盾,即使攻击不停,战舰的核心系统也能安然无恙地继续运转。
![]()
从细胞到器官的全面新生
这面“护盾”的防御效果究竟如何?实验结果表明,它的保护能力是系统性的,贯穿了从微观细胞到宏观器官的多个层面,带来了一场自下而上的“生命重振”。
在微观世界里,研究人员首先在取自早衰症患者的人类细胞样本中进行了体外实验。他们发现,经过基因治疗后,衡量细胞衰老的关键指标,如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p16蛋白的表达水平,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这相当于给细胞内部做了一次“净化”,清除了许多衰老的“分子垃圾”。
![]()
接着,在携带LMNA突变的早衰症小鼠模型上,这种改善变得更加直观。单次注射LAV-BPIFB4基因后,小鼠心脏中衰老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
更重要的是,组织层面的“疤痕化”趋势被有效遏制了。无论是人类细胞实验中胶原蛋白的过度产生被控制,还是小鼠心脏组织中纤维化程度的明显减轻,都指向同一个事实:这面“护盾”成功阻止了器官因持续损伤而变硬、变脆的进程。
而最令人振奋的,还是宏观器官功能的“活力重现”。
![]()
在早衰症小鼠身上,最致命的问题之一就是心脏功能衰竭。实验观察到,经过治疗的小鼠,其心脏的舒张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所谓舒张功能,就是心脏在收缩泵血之后放松并重新充盈血液的能力,这对于维持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LAV-BPIFB4基因促进了心脏内部微小血管的新生,相当于为疲惫的心肌重新铺设了密集的“后勤补给线”,改善了心肌的血液供应。从分子修复,到组织抗纤维化,再到器官功能重振,这条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有力地证明了“护盾”策略的强大实战效果。
![]()
一把钥匙想开两把锁
这项发表于《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期刊的研究,无疑为早衰症患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将这面神奇的“护盾”从实验室带到病床前,依然需要翻越“三座大山”。
第一道坎,是递送工具的革新。目前实验中依赖的病毒载体,虽然高效,但始终存在引发免疫反应等安全隐患,直接用于人体治疗风险不小。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基于蛋白质或RNA的全新递送方法,力求找到一种更安全、更温和的“快递”方式。
![]()
第二道坎,是对干预时机的精准把握。早衰症的病程进展极快,一旦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治疗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建立更完善的早期诊断和基因筛查体系,在生命之初就进行干预,显得尤为关键。
第三道坎,则是作用持久性的验证。单次治疗的效果究竟能维持多久?是否需要定期“加固”这面护盾,或者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更长期的研究来回答。
![]()
尽管挑战重重,但这项研究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早衰症这一种罕见病。正如邱岩博士和普卡教授所强调的,它为我们对抗普遍性的衰老相关疾病,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未来蓝图。
结语
传统的衰老干预思路,大多聚焦于阻断或清除某个有害的靶点。而LAV-BPIFB4基因疗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激活人体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
这种“借力打力”的策略,对于攻克那些困扰着全球数亿老龄化人口的年龄相关心血管疾病,可能同样有效。这把从百岁老人那里“借来”的钥匙,或许不仅能打开治愈早衰症的大门,还能为更广泛人群的健康长寿,开启一扇全新的窗户。
目前,研究团队正全力以赴,优化递送系统,并满怀希望地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启动针对早衰症患者的小规模临床试验,力争早日将这面“借来的盾牌”,锻造成能为患者带来真实希望的生物制剂药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