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说的是美国一家叫Rivian的造车新势力,把咱们国内正当红的小米SU7给买回去拆了。
这本来是行业里的常规操作,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嘛,不稀奇。
可稀奇的是他们拆完之后给出的评价,听着特别拧巴,让人一时间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
他们说,小米SU7这车,“做工精良,但是没有新东西可学”。
这话就跟有人夸你饭做得色香味俱全,然后补一句“可惜用的都是别人家的菜谱”一样,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到底是真心实意的夸奖,还是一种带着优越感的贬低呢?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知道小米汽车在国内现在是个什么地位。
自从小米宣布造车,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等到小米SU7正式上市,那场面可以说是相当火爆,订单量大到工厂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现在下单还得排队等好几个月。
一辆新车上市都一年多了,还能有这么高的热度,保值率都高得吓人,这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里,绝对算得上是现象级的成功。
![]()
小米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造车不一定非得是那些百年老厂的专利,后来者只要产品做得好,一样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也正因为如此,小米在国内没少被同行明里暗里地“关照”,毕竟市场就这么大,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得少吃一口。
就在国内同行们心情复杂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行也坐不住了。
先是福特汽车的首席执行官,也就是一把手,弄了辆中国的电动车开,还在公开场合一个劲儿地夸,说开着这车感觉特别好,都不想开自己以前的车了。
这话一出,可把美国自家的消费者给气坏了,觉得他这是“胳膊肘往外拐”。
这事儿还没过去多久,另一家美国新势力Rivian也加入了“研究”中国车的行列。
他们这次研究的对象,就是小米SU7。
Rivian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做工精良”。
![]()
这话听上去是句好话,但咱们得看看这话是谁说的,以及他们是跟谁比。
说到汽车的制造工艺,尤其是车身钣金的接缝、内外饰的装配水平,咱们国家的车企现在确实有底气。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特斯拉来举例子吧。
好几年前,很多人都对比过美国工厂生产的进口Model 3和咱们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Model 3。
结果很明显,国产的Model 3在各种细节处理上,比如车门缝隙的均匀度,要比美国原厂的精细得多,甚至比更贵的Model S做得还好。
这说明,在把一辆车精细、漂亮地组装起来这件事上,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
所以,当以“粗犷”闻名的美国汽车制造业里的一员,夸奖小米SU7“做工精良”时,这更像是在承认他们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这句夸奖,咱们听着心里有数就行,它在肯定小米的同时,也无意中暴露了他们自己的短板。
![]()
接下来就是那句让人听着不舒服的后半句了:“但是没有新东西可学”。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小米虽然是个好学生,把卷面弄得干干净净,但解题方法都是我们教过的,没什么自己的独创。
在他们看来,小米SU7在电池技术、电驱系统或者底盘结构这些“硬核”技术上,没有拿出什么让他们眼前一亮、觉得可以颠覆行业的东西。
他们认为小米只是一个优秀的资源整合者,把市面上成熟的技术很好地组合在了一起。
这种看法,其实暴露了他们对“创新”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
在很多传统工程师的眼里,只有物理层面、化学层面的重大突破才叫创新。
但他们似乎忽略了,在今天的智能电动车时代,另一种创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用户体验的创新和生态系统的创新。
这恰恰是小米最擅长的地方。
![]()
小米造车的最大优势,不是它的电池能跑多远,也不是它的自动驾驶有多厉害,而是它独一無二的“人车家全生态”体验。
咱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开着小米SU7快到家了,车上的中控屏轻轻一点,家里的空调就提前打开了,灯光也调整到你喜欢的模式,扫地机器人开始最后一遍清洁。
你在车上没听完的歌,一进家门,家里的智能音箱就自动接着播放。
你的手机、你的车、你家里的所有智能设备,都被无缝地连接在了一起。
这种把生活场景完全打通的流畅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创新。
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参数,而是实实在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这种基于软件和服务的创新,是很多传统车企和美国新势力想做但做不到的,这难道不算是值得学习的“新东西”吗?
此外,小米SU7在很多细节设计上也体现了对用户的深刻理解。
![]()
比如,车里预留了很多标准接口和拓展平台,方便车主自己加装各种各样的小配件,想装手机支架、运动相机、小桌板,都有现成的位置,不用自己到处找地方粘。
这种高度开放和自由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满足了现在年轻人个性化的需求。
这种时时刻刻想着用户怎么用着方便、怎么玩着开心的思路,难道不值得那些还沉浸在自己工程师思维里的美国同行学习吗?
所以,Rivian说“没有新东西可学”,只能说明他们的眼光还不够开阔,他们的“学习雷达”没有扫描到真正代表未来趋势的信号。
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堆零件,而没看到小米是如何用一个强大的智能系统,把这些零件变成一个懂你的、贴心的生活伴侣。
说白了,他们只看到了“车”这个躯壳,没看懂“智能生态”这个灵魂。
其实,对于Rivian这样的公司来说,他们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先不说那些关乎用户体验的软件和服务创新,单单是他们自己亲口承认的“做工精良”这四个字,难道不就应该是他们最应该虚心学习的第一课吗?
把车造得更精致、更可靠,让消费者拿到手的时候感觉物有所值,这是一个制造业的本分,也是赢得市场尊重的基础。
连基础都没完全打牢,就去评价别人没有“新东西”,这种姿态未免显得有些傲慢和短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