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上说,教育这件事儿,
需要做的其实都集中在12岁前。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到12岁,对于这个观点你或许会感到一头雾水;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超过12岁,那对于这个观点你便会感到无比认同。
为什么是12岁?因为对于年龄这件事儿,有些地方习惯以周岁算,有些地方习惯用虚岁算,所以会存在一个1-2岁的浮动值,而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浮动值的区间,都要面临“小升初”。
从小学到初中,看似没差多少,可实际上真的是天差地别。
![]()
01.
从小学到初中,
不只是年级的升级
小学到初中,都有哪些改变?
首先就是知识难度、密度的双层跃升——步入初中以后,不仅仅知识变难了,内容的量也变多了。
小学阶段有几科?无非就是语数外,有些省份可能还有科学、品德之类的,但也不是重心,可初中有几科?
除了语数外,还有物化生,更有政史地,虽说不是一个学期都要学,但每学期怎么也要有6科是要学的,但初中的时间却只有3年,3年之后就是中考。
这说明了什么?即便你想教育孩子,也没时间了——到了初中,更多就要靠孩子自己了。
其次,到了初中,很多孩子也会迎来青春期。
青春期的特点是什么?其实不是无法教育,准确的讲是无法“管教”——在这阶段,家长更多需要做的是辅助、倾听,而非直接的管教。
如果孩子初中以后还经常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需要家长强制介入进行管教,那家庭矛盾便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2岁以前,真的要尽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否则等孩子上了初中,真的无力回天——一方面是因为你的管教他未必会听,另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光是学习这一件他就未必忙得过来。
而在此之前的12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如果你家孩子刚好还没到12岁,那就要赶紧看看这些事情,到底有没有做好了,如果没做好,赶紧补救,或许还有机会。
![]()
02.
12岁之前,
到底要做哪些事?
首先要说的,就是学习习惯。
有关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其实怎么之前也聊过很多次了,之所以要重视学习习惯,正是为了应对初中之后骤增的学业压力。
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
1.屁股坐得住
2.学习够专注
3.能够定期复习
4.上课尽量不溜号
5.考试之后会检查
6.碰见不会的及时问老师
这里只举几个例子,事实上有关好习惯这件事儿,可讲的太多了,改天我们可以单独出一篇或几篇文章详细聊一聊习惯这个事儿。
总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小学阶段,学业负担没那么重,能尽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之后的学习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次要做的是什么?
摆正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这方面讲起来或许有些“虚无缥缈”,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理解。
先说说孩子为什么青春期阶段会“叛逆”吧。
你要明白,孩子之所以叛逆,不是因为他想叛逆,而是有原因的——要么就是因为出现了一些你自己认知之外的事情,要么就是因为你给了他挑战你权威的机会。
什么是“你认知之外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就是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这些事,你当然不知道,所以孩子会觉得,和你讲了也没用。
故而很多家长都会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封闭”。
那家长们需要做的是什么?
不是反复和他讲道理,因为这阶段的孩子,你和他讲的再多,该不理解,还是会不理解的——与其白费口舌,不如摆明态度。
当你意识到孩子已经开始萌生自我意识时,就要让他明白:
父母不是“指挥官”,而是“参谋长”——我不会事事要求你,但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我讲,我可以提供意见,无论你是否认可,都可以作为参考。
千万不要总是习惯性的帮孩子解决一切,伴随着他们的一天天长大,逐渐“放权”的过程是一定要有的——且不说过度的保护是否会给家长增加负担,单是对孩子而言,太多的桎梏,对他们的成长也注定是有害而无利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