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吉林黑土颂丰收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

吉林省榆树市,万亩水田广袤无垠,稻浪麦浪层层叠叠。“你看这稻穗多沉,今年粮食产量等着瞧好吧。”种植户笑着说。


吉林粮食喜获丰收。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2025年是吉林省近年来受灾程度最轻、作物长势最好、预计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均呈增加态势。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全省上下将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稳面积、增单产,强化部署推动、环环紧扣抓落实,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早在年初,吉林省就制定粮食增产工作月历和“施工图”,谋划玉米“吨粮田”建设、河道耕地优化种植结构和大面积单产提升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确定正常年景下880亿斤产量目标。

重农抓粮力度加码,面积落实超额完成,单产提升成效显著,防灾减损落实到位……正值秋收季,吉林黑土地上农机轰鸣,奏起了丰收的乐章。

黑土藏金,丰年如歌

“今天要收36公顷,大家加油干!”清晨5点,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三台联合收割机已经开始轰鸣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军站在地头,用手中的对讲机和大家沟通。他身后,金黄的玉米地一望无际,沉甸甸的玉米穗压弯了枝秆。


黑土地上,联合收割机轰鸣作业(受访者供图)

王军抓起一把黑土,秸秆碎屑夹杂其中。“通过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蓄水保墒能力也增强了。今年春旱,但玉米长势依然良好。”在王军看来,粮食丰收高产离不开黑土地的保护。

吉林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切实把保护黑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之策。

在此基础上,吉林省还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核心举措来抓。据农情调度,截至2024年,吉林省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面积达到735万亩,预计今年突破1000万亩,主要集中在松原市、白城市等西部干旱易发区,通过技术应用可实现每亩土地节水约30吨、节省人工成本20元,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约30%,部分地块产量可翻番,为抗御干旱、提高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让广大农户欣喜的,除了土壤有劲儿水肥充足的黑土地,还有高标准农田。“以前种地,最怕下大雨,积水在田里排不出去,庄稼涝得不咋长,有的苗都淹死了。”自从有了高标准农田,和王军一样以黑土地为生的农民心头难题得到了解决。据了解,高标准农田配上农技指导、良机下田等,相比传统农田,亩产有望再提200斤。

“这么好的黑土地,可不能在我们手里种瞎了,不仅要种好地,还要收好粮、卖好价。”王军说。

为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专门人员跟在收割机后捡拾散落的玉米穗。“我们还新添了烘干设备,确保新收获的玉米在24小时内完成烘干入库。”王军介绍,合作社正在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科技兴农,增产增效

坐落于公主岭市的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内,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经风筛、灌袋、包装等流水作业后,走向市场。


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走向市场。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从九几年开始,这条街就卖种子,那时候品种、商户数量没这么多,现在这条街至少得有100多家商户,而且种子品类多、质量好,每年1月到3月是人气最旺的时候,很多外省的人都来这里找好种子——好地配好种,产量年年增。”公主岭市东兴隆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法人李振军口中说的“这条街”,就是在公主岭有着响当当名号的“种子一条街”。

近年来,公主岭市深入推进种业振兴工程,本市种子企业自主繁育的玉米品种400余个、水稻品种近200个、大豆品种约50个,形成了“公主岭种子”品牌。目前,该市年生产经营种子1.4亿斤以上,成为东北种子集散地。

而让李振军赞叹的农业科技力量,还不止种子这一点:“种地、收地,一台机器全解决。我们合作社现在使用的是半无人驾驶农机,车在田里作业时不需要人操控,车到地头人工操作转个弯就行了,省力又省心。”

李振军表示,现在通过手机可以随时监控庄稼地降雨量、地温、土壤含水量等等,再配合上干农活的丰富经验,处理问题简直易如反掌。“以前种地是又脏又累的苦差事,现在种地是省时省力的轻巧活。”

今年,吉林省制定《2025年粮食增产工作施工图》《2025年全省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分别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方面对2025年的粮食播种进行全方位保障。放眼金秋沃野,拓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新空间,科技正成为关键变量。

创新模式,一地双收

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镇,稻田里翻着金浪,泥水里藏着“宝贝”——挥舞着蟹螯的肥硕河蟹出没田埂间。

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双介绍,今年种植的1320亩水稻已进入收割期,预计亩产可达600公斤;同步养殖的稻田蟹正值产销旺季,目前已采收近2万斤,剩余1万余斤正加紧捕捞上市。


稻田蟹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招牌(受访者供图)

“螃蟹在田间自然捕食害虫杂草,显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其排泄物与蜕壳又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养料。这种模式既保护了黑土地生态,又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稻田为螃蟹营造了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使其蟹黄饱满、肉质鲜嫩。”作为松原市稻蟹共生模式的“探索先锋”,刘双立足本土,八年来持续完善“稻护蟹、蟹促稻”的生态循环体系。“蟹田米售价要远远高于普通大米的价格。每亩稻田养蟹还可额外增收1000余元,折算每公顷总增收超过2万元。”刘双笑着说。

在吉林广袤的黑土地上,昔日单一的稻田,如今走出了“生态+经济”可循环的融合发展新路径:水面稻花飘香,水下鱼蟹肥美——这正是吉林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


粮渔双收,农户增收(受访者供图)

得益于吉林省积极探索盐碱耕地治理方式,制定包括工程建设、土壤改良、种植管理等可持续养护措施在内的成套修复方案,让大片的盐碱地上渔业兴、稻花香。

白城市镇赉县坐拥“一江三河”优质水源与155.9万亩稻田,创新推出“以水养蟹、以蟹改土、以水压碱”模式,盐碱地上育出新绿。目前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8万亩,同比增长9.8%,全年预计产蟹200万斤。依托“镇赉大米”“嫩江大闸蟹”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年增收致富,不少农户还在养殖基地务工,多了份稳定收入。

这场源于田间的“绿色革命”,让吉林的农业不再仅仅是“粮满仓”的单一答卷,而是升级为一幅“田中有稻、水中有蟹、生态循环、经济效益倍增”的和谐画卷,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眼下,吉林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是玄学!明日立冬,最旺自己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不是玄学!明日立冬,最旺自己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白宸侃片
2025-11-06 09:06:11
富商郭台铭母亲去世!不设灵不办公祭,曾支持儿子娶小24岁曾馨莹

富商郭台铭母亲去世!不设灵不办公祭,曾支持儿子娶小24岁曾馨莹

阿纂看事
2025-11-06 14:13:03
2002年,浙江男子得知铜价从3万涨到了8万块钱,立即囤铜125吨,随后他还做了这样一件事!

2002年,浙江男子得知铜价从3万涨到了8万块钱,立即囤铜125吨,随后他还做了这样一件事!

牛牛叨史
2025-11-06 02:39:20
神奇,开拓者打破雷霆不败金身连胜,杨涵森砍下另类两双

神奇,开拓者打破雷霆不败金身连胜,杨涵森砍下另类两双

姜大叔侃球
2025-11-06 14:07:28
手机状态栏变“广告位”?网友炸锅,运营商回应情况属实

手机状态栏变“广告位”?网友炸锅,运营商回应情况属实

雷科技
2025-11-05 16:49:49
1-0!女足世界杯奇迹:首次参赛小组第3出线+杀进决赛,创造历史

1-0!女足世界杯奇迹:首次参赛小组第3出线+杀进决赛,创造历史

侃球熊弟
2025-11-06 07:15:39
仅得11+4+5!请不要怪杜兰特,申京赛后发出请求,阿门也把话挑明

仅得11+4+5!请不要怪杜兰特,申京赛后发出请求,阿门也把话挑明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6 15:34:10
斯诺克国锦赛半决赛,希金斯苏格兰内斗马奎尔,吴宜泽迎战赵心童

斯诺克国锦赛半决赛,希金斯苏格兰内斗马奎尔,吴宜泽迎战赵心童

天涯远行人
2025-11-07 02:52:2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最新通报,5人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最新通报,5人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06 08:43:03
2000年吴石案解密,吴家人拿到了陈诚的临终密信,内容写得很直白

2000年吴石案解密,吴家人拿到了陈诚的临终密信,内容写得很直白

小蜜情感说
2025-11-06 12:28:57
最新斯诺克排名:赵心童跃升6位,吴宜泽飙升9位反超希金斯

最新斯诺克排名:赵心童跃升6位,吴宜泽飙升9位反超希金斯

求球不落谛
2025-11-06 14:16:54
“她出轨,但她是好医生啊”,眼科副教授视频流出,患者一片怜爱

“她出轨,但她是好医生啊”,眼科副教授视频流出,患者一片怜爱

熙熙说教
2025-11-06 19:39:46
被有钱人喜欢上是啥感觉?网友:有钱但很抠,两年花了40多万吧

被有钱人喜欢上是啥感觉?网友:有钱但很抠,两年花了40多万吧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5 00:10:03
在蒙古住了两个月,才知道,蒙古的艰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在蒙古住了两个月,才知道,蒙古的艰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诗意世界
2025-11-06 11:13:06
娘家拆迁270万没分我,母亲过寿我不去,隔天弟弟带来一份文件。

娘家拆迁270万没分我,母亲过寿我不去,隔天弟弟带来一份文件。

拾代谈生活
2025-11-07 02:18:50
李鸿忠、吴政隆、雷海潮、吴清,宣讲四中全会精神

李鸿忠、吴政隆、雷海潮、吴清,宣讲四中全会精神

政知新媒体
2025-11-06 21:58:11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老范谈史
2025-11-06 13:55:44
上海进博会上巨型装置来袭:长草微笑奶奶!网友:她会不会突然睁开眼

上海进博会上巨型装置来袭:长草微笑奶奶!网友:她会不会突然睁开眼

上观新闻
2025-11-06 13:59:08
小鹏机器人里藏了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机器人“脱衣”回应质疑

小鹏机器人里藏了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机器人“脱衣”回应质疑

澎湃新闻
2025-11-06 11:46:31
为商家的“巨型服装吊牌”和骑手“拉黑不良用户权”喝彩

为商家的“巨型服装吊牌”和骑手“拉黑不良用户权”喝彩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6 23:57:54
2025-11-07 04:52:49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4738文章数 559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参议员提议:政府不“开门”国会议员就停薪

头条要闻

美参议员提议:政府不“开门”国会议员就停薪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旅游
家居
军事航空

珍惜PS4会免!明年将大幅减少数量 只偶尔提供给PS+

教育要闻

小升初几何题,难倒了不少小学毕业生

旅游要闻

11月6日最佳情报|济南郎茂山日出美如画,三媳妇山奇峰峻美!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