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价跌了,一群大学生哭着喊着说自己亏惨了。
武汉的刷信用卡套现炒金,上海的投光了一万多生活费,深圳的直接借校园贷补仓背上十几万债务……
看着这些新闻,我就想问一句:你们是真的想赚钱,还是被“暴富焦虑”喂成了赌徒?
金价跌3%就受不了了?那你当初是怎么敢把生活费全扔进去的?
就业压力大,所以就该拿生活费赌一把?
![]()
“毕业即失业”确实吓人,1179万毕业生抢饭碗,5个人争1个岗位。
但这就是你炒金的理由?
- “我怕毕业找不到工作,想趁着上学多赚点钱。”
听起来多励志啊,实际上呢?你连黄金和白银的区别都分不清,就敢说自己在“投资”?
更搞笑的是那些被消费主义裹挟的。
室友买了新平板,朋友圈里都在晒网红打卡照,你也想要,可1500块生活费不够花。然后刷到“1元起投”“零手续费”的广告,就跟看到救星似的。
平台告诉你“刷视频就能赚钱”,但绝口不提5到10倍杠杆的风险,也不说过夜费有多坑。
你以为自己在理财,其实就是在喂平台这头饿狼。
等金价一跌,才发现自己连面包屑都不剩了。
室友炫耀赚了钱,你就也想分一杯羹?
校园里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攀比。
![]()
“大家都是学生,凭什么他能赚外快,我只能靠生活费?”
这话听着有道理,但你想过没有——他赚的那2000块,可能就是平台故意给他的“诱饵”。
65%的学生从社交平台获取理财知识,小红书、抖音上全是“大学生炒金成功”的案例,亏损的经历被刻意隐藏。
那些所谓的“炒金导师”,顶着“CFA持证”“十年操盘经验”的头衔,实际上连杠杆是什么都说不清楚,却能靠几句“跟着我买稳赚”骗走你的信任。
更讽刺的是,学校本来应该教你风险教育的,结果呢?只有23%的学生听过理财风险讲座。
当学校缺席了,社交平台填满了暴富神话,你很容易把“个别案例”当成“普遍规律”。
等你亏光了才知道,那些晒收益的截图,可能是平台PS出来的;那些“导师”推荐的单子,就是让你去接盘的。
你以为自己在理财,其实只是在赌
“我以为黄金只涨不跌,没想到跌起来这么狠。”
72%的炒金大学生误以为黄金是保本理财,85%的人不懂杠杆是什么意思。
等被平仓了才明白:原来5倍杠杆不是能借5倍钱,而是跌2%就会亏光本金。
这种认知短板,让你们在市场面前毫无抵抗力。就像拿着玩具枪上战场,以为能赢,其实只是任人宰割。
更可怕的是初期的盈利。
一开始赚了1500块,你觉得“炒金不过如此”,开始四处借钱加杠杆——信用卡套现、校园贷全上了。
“当时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市场都在我掌控之中。”
金价开始跌了,你还觉得“只是暂时的,马上会涨回来”。这种赌徒谬误,让你在亏损10万时不仅没止损,反而又借了5万补仓。
直到账户清零,才发现自己背上了15万债务。
![]()
- 人们对亏损的痛苦感受,是对盈利快感的2.5倍。
你不是不怕输,而是无法接受“自己输了”的事实。就像赌桌上的赌徒,输得越多,越想把钱赢回来,却不知道自己早已被欲望和恐惧绑架。
最终只会输得更惨。
你亏掉的不只是钱,还有对未来的信心
这些大学生亏掉的,不只是几千块、几万块的生活费。
更是对“努力有回报”的信仰,是对未来的信心。
现在不敢接父母电话,怕他们知道自己欠了钱;每天靠同学接济吃饭,上课根本听不进去;推迟了入职,打三份工还债……
“我现在特别后悔,如果当初没贪那点钱,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可惜啊,世界上没有如果。
真正的理财不是追热点、加杠杆,而是管理欲望、敬畏风险。
与其想着靠炒金暴富,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现在多学一个技能,未来就能多一条路。
金价还会涨涨跌跌,但那些被赌徒心理吞噬的青春,却再也回不来了。
你的战场在课堂,不是在炒金APP。你的生活费是用来支撑学习的,不是用来赌的。
比赚快钱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人生。
别让焦虑和欲望,毁掉本该闪闪发光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