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俄罗斯官方流出的合同文件截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截图显示,俄罗斯总包方正与子系统供应商商议,为代号“156”的东亚用户生产20架伊尔-78MK-90A空中加油机,交付期原定为2025至2027年。
熟悉国际代码的人一眼就能认出,“156”正是中国的ISO国家数字代码。可眼下合同规定的交付期将至,别说20架,就连一架伊尔-78MK的影子都没见着,这桩当年的超级大单,如今彻底成了悬案。
根据网络传出的合同细节,中方采购的是基于伊尔-476平台改进的伊尔-78MK-90A型号,还包含“总统-C”机载无线电系统、零备件及保养服务等配套内容,有俄罗斯电子集团公司执行董事的签发记录为证。
![]()
回溯2022年,当时运油-20刚首次执行战备训练任务,公开画面里它正为歼-16和歼-20加油,但搭载的还是俄制D-30KP-2发动机,性能和产能都受限于人。
也正是这个原因,咱们盯上了俄罗斯的伊尔-78MK改进型。这款加油机换用了PS-90A-76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间推力33.05千牛,最大加力推力142.2千牛,紧急时还能短暂提升到156.9千牛,油耗降了10%,航程反倒增加18%。
它最大起飞重量210吨,空载转场航程9700公里,满载60吨燃油时能飞约4000公里,机体寿命可达30年左右。
载油量更是亮眼,主翼油箱加机舱内两个可拆卸油箱,总共能装122.7吨油,1000公里范围内能输油75吨,2000公里内也能输57吨,加油吊舱每分钟能输油3000升,比老款还快了100升。
![]()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咱们就和俄罗斯签过伊尔-76运输机加伊尔-78加油机的采购合同,结果因为俄罗斯产能问题最终未能完全履行。
这次下20架的大单,一方面是2022年时确实需要补充加油机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想帮俄罗斯一把,毕竟这订单金额不小,在多方制裁下能帮他们缓口气。
要知道,俄罗斯空天军自己的伊尔-78M采购量都从原计划的30架大幅缩减,全靠外贸版分摊研发成本。
![]()
可谁能想到,俄罗斯的产能又掉了链子。根据各方信息来看,俄罗斯航空工业目前将绝大部分产能都优先供给前线战斗机生产工作。
像苏-35S等战机的生产被放在最优先位置。不是他们造不出飞机,而是所有产能都优先供给前线战斗机了。
为了弥补俄乌冲突中的战机损失,俄方不仅加速生产苏-35S,还在推进其他战斗机的量产。像加油机这种“非前线急需装备”,根本分不到多少产能,连俄空天军自己的需求都难以满足,更别说出口的订单了。
![]()
更关键的是,这几年咱们的运油-20已经追上来了。换装国产涡扇-20发动机后,运油-20最大起飞重量预计能达到200吨左右,载油量很有可能会达到110-120吨左右,性能和伊尔-78MK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
随着运油-20的不断成熟,它已经能够承担起远程训练和作战保障任务。这么一来,伊尔-78MK交不交付,对咱们的影响已经不大了。
![]()
从早年的订单流产到如今的交付无期,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产能困境显而易见。好在咱们的运油-20已能挑大梁,自身实力的提升才是最可靠的保障。
希望俄罗斯能尽快理顺产业问题,毕竟谁也不愿看到曾经的航空强国陷入这般窘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