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 “审美在线、创意十足” 圈粉无数的温州青灯市集,在 2025 年 10 月 24 日开市后,却深陷舆论漩涡。物价虚高、消费套路等问题引发市民集中吐槽,原本热闹的市集如今 “人流量一年比一年少”,昔日网红地标为何口碑翻车?不少市民逛完市集的第一感受是 “钱包被掏空”,各类商品价格远超市场预期。一条蝴蝶项链市集要价 298 元,淘宝同款仅需 100 多元;18 元一个的冰淇淋球、280 元一个的普通茶杯,甚至一盆淘宝售价 20 元左右的菖蒲,在市集标价高达 420 元。饮食消费同样 “刺客” 频出,一份有机铁板豆腐卖 25 元,而镇上加肉沫的同款仅 12 元;普通饰品、茶具价格模糊,让消费者不敢下手,有网友直言 “拼多多货卖出奢侈品价,简直侮辱智商”。物价虚高让市民直呼 “温州人又不是傻子”,或成为人气下滑的核心诱因。
![]()
除了价格问题,服务乱象更让消费者寒心。一位孕妈妈的遭遇极具代表性,她花费 78 元购买了一瓶龙猫手工巧克力,商家仅用简单袋子包装,未做任何防撞保护。因带娃不慎摔碎瓶子,返回摊位想换非玻璃容器时,店员虽当场重装一瓶,后续却以 “利润低、碎玻璃不安全” 为由追讨补款。
![]()
![]()
![]()
更让她不满的是商家的双标处理 —— 此前有顾客遇同样情况未被要求补钱,自己却被 “看人下菜碟” 式索要费用。这种缺乏诚意的服务态度,让她从 “下次还来” 彻底变成 “不会再爱”,也戳中了不少消费者的痛点。
![]()
青灯市集的舆论风向,本质上是 “重噱头、轻体验” 的经营模式走到了尽头。曾经依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创意定位,它成为温州人休闲打卡的首选,但当审美优势被虚高定价和不平等的服务抵消,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
对于任何市集而言,想要逆转人气下滑的趋势,亟需回归消费本质。一方面要规范定价体系,让商品价格与价值匹配,杜绝 “漫天要价”;另一方面需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包装保障、明确售后规则,摒弃 “看人下菜碟” 的套路化服务。
网红市集的生命力,终究源于消费者的口碑。若能正视当前的问题,在性价比和体验感上做出实质性改进,青灯市集或许还有机会重回巅峰;若继续忽视诉求,只会在 “穷途末路” 的吐槽中逐渐被市场淘汰。
以上仅为部分消费者的自述体验,不代表全体消费者的共同认知,以及集市真实情况,具体以每个人的实际感受为准。
来源:瓯越消息综合温州草根消息素材
感谢关注瓯越时刻,每天都有精彩本地资讯
▊投诉报料微信:wenzhoushike
大家还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