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吉隆坡第47届东盟峰会上,柬埔寨首相洪马奈和泰国总理阿努廷当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面,签下了加强边境停火协议。
这一下,把两国几个月来的边境紧张给暂时按下了暂停键,也让这场本来聚焦区域协作的峰会,多了层大国互动的意味。
泰柬这800公里的边境线,历史上就没怎么太平过。
领土划分、边境农田和矿产的分配,还有像2008年柏威夏寺周边那样的文化遗产争议,时不时就会引发摩擦。
![]()
今年7月更直接,两国在达勒边境村闹了次短暂冲突,3名平民受了轻伤,跨境贸易通道一关就是3天。
要知道,这俩国家每月光是边境农产品贸易就有不少体量,这么一停,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当时美方虽然促成了临时停火,但没个长效机制,这次的“加强版”协议,才算真正给边境和平上了道“保险”。
谈判破局:50分钟前搁浅的协议如何起死回生?
本来这协议能不能在峰会上签成,还真悬了一把。
峰会前一周,泰柬的高级外交官都约好了在瑞士日内瓦谈细节,比如边境联合监控站设在哪、派多少人。
结果离会谈开场就剩50分钟,突然说取消了。
![]()
后来才知道,问题出在跨境的蒙河灌溉权上。
柬埔寨想把这事儿写进协议里保障自己的权益,泰国却担心这会影响本国东北部农田的供水,两边谁都不让步。
僵局打破,得靠三方发力。
东道主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主动站出来,拉着泰柬两国外长开会议,用东盟一贯的“共识外交”慢慢磨。
特朗普团队的外交顾问也没闲着,频繁和两边沟通,提了个折中方案:先把框架协议签了,细节问题留给会后的工作组慢慢谈。
我觉得民生压力在这儿起的作用也不小。
![]()
10到12月是泰国山竹、柬埔寨龙眼出口的旺季,边境一关闭,水果运不出去,损耗成本蹭蹭往上涨。
边境贸易商们集体向政府请愿,这股实实在在的压力,可比外交辞令管用多了。
特朗普这次来东南亚,排面给得挺足。
他坐“空军一号”到马来西亚领空时,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出动了两架美国造的F-18战斗机护航。
要知道,马来西亚空军现在有18架F-18,全是从美国买的,这波操作既是显示马美军事合作,也是给足了特朗普面子。
![]()
停机坪上,安瓦尔总理不仅亲自拥抱他,还提到7月首次停火时,特朗普每天都和两国领导人通话,这份重视为这次协议打下了基础。
不过话说回来,特朗普愿意来当这个见证者,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近期总说要“推动全球冲突解决”,这次泰柬协议正好成了他塑造“和平总统”形象的好素材。
协议落地:和平之外,两国民生先尝甜头
协议一签,最直接的好处就体现在了贸易上。
当天达勒边境通道就重启了水果运输,10月剩下的几天里,差不多能挽回之前损失的800万美元。
![]()
不光是水果,泰国在柬埔寨边境省份投资的23家纺织厂,之前因为冲突有12家临时停工,现在协议生效了,这些工厂也有望慢慢复工。
对边境沿线的老百姓来说,联合监控站的建立和24小时争端热线的开通,意味着冲突风险降低了,生产生活也能更安心。
这事儿对东盟来说,也是一次挺成功的实践。
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已经促成了17项成员国之间的边境协议。
![]()
最典型的就是2010年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婆罗洲边境协议,靠联合巡逻和资源共享,把边境冲突发生率降了不少。
这次泰柬的“加强版”协议,借鉴了之前的成功经验,以后区域内再遇到类似争端,也有了可参考的模板。
这也让东盟作为区域治理枢纽的作用,变得更突出了。
当然,协议签了不代表万事大吉。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位研究员就说,特朗普的参与更像是“个人化见证”,不是真的要深度融入东盟的区域机制,核心还是想强化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感。
![]()
而且泰柬过往的边境协议,也曾因为人员变动、资源矛盾,出现过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这次能不能靠东盟的监督机制确保长效执行,还得看后续发展。
总的来说,这场东盟峰会上的签字仪式,确实为泰柬边境带来了和平的信号,也让两国民生先尝到了甜头。
![]()
东盟的协调、美方的推动、民生的压力,多方合力促成了这次共识。
但停火只是第一步,后续细节协商、协议执行还有不少挑战。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能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区域争端,本身就是件值得肯定的事。
而特朗普的“见证”,也让这场区域事务,多了一层大国博弈的复杂色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