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南宁青秀区国贸中心华灯初上。在四楼转角处的“麦兜拼豆DIY手作店”里,25岁的金融分析师李晓(化名)刚刚完成她耗时两小时的“杰作”——一个精心设计的库洛米图案拼豆画。她小心地用熨斗将其定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这里花费68元,买的不是这个塑料拼豆成品,而是两个小时的完全放空。”李晓对记者说,“这种专注让大脑真正休息,比刷手机解压多了。”
几公里外,广西大学旁的“悠然拾光”手作工坊里,大三学生张悦和她的三位室友正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看谁能在两小时内做出最有意思的拼豆挂件,店内坐满了像她们一样的年轻人,空气中弥漫着专注而又轻松的氛围。
这些散布在南宁商圈、校园和社区角落的手工坊,看似微不足道,却正在拼凑出一幅南宁消费经济转型的微观图谱。从多方渠道获取的数据显示,南宁手工经济已悄然成长为一个年度市场规模超8000万元的新兴产业,带动从原料供应、店铺运营到衍生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成为观察南宁消费活力的重要窗口。
![]()
需求觉醒:南宁手工消费的井喷式增长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南宁市青秀、兴宁、西乡塘等六城区范围内,经营拼豆、石膏娃娃、奶油胶、陶艺等DIY手工项目的店铺总数达237家,较2021年同期增长163%。
其中,专营或主营拼豆项目的店铺占比约为35%,即约83家。这些店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会展中心、国贸大楼及万象城周边聚集了47%的拼豆店铺,西乡塘大学商圈聚集了28%,其余则分布在江南万达、安吉万达等区域商圈。
![]()
![]()
在“麦兜拼豆DIY手作店”,店主向记者展示了后台数据:店铺月均客流量320-350人次,周末单日峰值可达60人以上。客群年龄段集中在18-35岁,其中女性占比82%,白领和学生是两大核心群体。
“我们的客户中,年轻女性占比最高,大概占比达到一半。”店主李梅(化名)告诉记者,“她们对价格不敏感,更注重体验质量和环境舒适度,平均客单价介于50至80元。”
而在大学区域的“悠然拾光”,消费模式则截然不同。店主提供的经营数据显示,店铺月均接待客人超550人次,学生客群占比90%以上,其特色“不限时”套餐深受欢迎。
“学生群体虽然单次消费较低,平均客单价约30~40元,但复购率高,且社交传播效应极强。”“悠然拾光”店主表示,“通过学生在社交媒体的自发分享,我们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客来源于朋友推荐。”
手工热的本质是情绪消费的崛起。在高度数字化的社会中,人们渴望获得真实、可触摸的体验。手工创作同时满足了成就感、治愈感和社交感三大心理需求。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超过70%的消费者将“缓解压力”和“获得成就感”列为选择手工体验的首要原因。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正在重塑南宁的休闲消费格局。
供给变革:手工经济的商业新范式
手工经济的兴起,催生了“小微柔性业态”这一全新商业形态。这类店铺面积通常在30-80平方米,初始投资额约为5-15万元,具备极强的市场适应力与生存能力。
“麦兜拼豆”的店主向记者详细剖析了经营账:店铺面积50平方米,月租金6500元;拼豆原料主要从浙江义乌和广东东莞采购,月均材料成本约3000元;加上水电、物业和平台佣金,月固定成本约12000元。
“我们最受欢迎的是38元双人一小时和20元单人一小时两种套餐,扣除所有成本,月净利润约10000-13000元。”店长表示。
相比之下,校园店的模式更为灵活。“悠然拾光”的店主透露,其通过“不限时”模式提高了坪效,虽然客单价较低,但凭借高客流和低成本(月租金仅4000元),月净利润也能达到8000-10000元。
![]()
手工经济与传统手工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高度数字化的运营模式。记者从美团平台获取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南宁市DIY手工坊类商户在线订单量同比增长135%,线上交易额突破4200万元。
“我们90%以上的客源来自线上平台。”“麦兜拼豆”的店长表示,“美团、大众点评带来基础流量,抖音和小红书则负责引爆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手工经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传播”生态。记者抽样调查显示,在参与手工体验的消费者中,大多数会在社交媒体分享作品,每个作品都能触达一些潜在消费者,形成了高效的闭环营销。
“我辞去广告公司的工作开这家店,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生活。”“做咩野手作”的创始人对记者说。她的店铺同时经营拼豆、奶油胶手机壳和串珠等项目,月营业额已突破3万元。
这类“兴趣驱动型创业”正在南宁形成一股新潮流。据统计,2023年至今,南宁新增手工创业项目100多个,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过600个。
产业链效应:一颗豆子撬动的经济涟漪
手工经济的火热,最先感知到的是上游原料供应商。
“三年前,我们在广西区域的拼豆月销量不到500公斤,现在稳定在2吨以上。”一位义乌塑料制品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拼豆主要原料为ABS工程塑料,该原料在广西区域的年销售额从2021年的8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50万元,增幅达337%。
手工经济还带动了相关设备和工具的需求。记者从淘宝平台获取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广西区域手工熨斗(拼豆必备工具)销量同比增长220%,模具、镊子等配套工具增长180%。
“我们代理的几个品牌手工工具,在广西地区的销量年增长率都超过30%。”一位广东工具生产商的广西代理表示。
而随着手工店铺的增加,一个微型的培训与服务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越来越多的手工店主需要运营指导和技能培训。”南宁“手工创业者社群”发起人告诉记者。该社群自2023年初成立以来,已吸纳137位手工创业者,组织培训、交流活动26场。
![]()
手工经济甚至开始对南宁的商业地产产生微妙影响。记者调查发现,南宁主要购物中心中,基本都已引入DIY手工项目,其中会展中心、国贸大楼等项目的租金较传统零售区高出20-30%,但仍供不应求。
![]()
手工经济的兴起与南宁的城市发展定位不谋而合。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2035)》,南宁将重点发展“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体验式消费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手工经济虽然单体规模小,但整体影响力不容小觑。手工经济与南宁文旅产业的融合也已开始。在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多家融合壮锦、铜鼓等民族文化元素的手工坊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挑战与未来:从“网红”到“长红”的征途
繁荣背后,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同质化竞争是当前最突出的挑战。记者调查显示,南宁核心商圈内拼豆项目重复率高达40%,直接导致部分店铺客流量下滑。
“新店不断开张,分流了部分客源。”开业已两年的“碎片关系艺术体验馆”店主表示,虽然店铺总体客流仍保持增长,但获客成本已从2022年的每人次8元上升至15元。
项目生命周期是另一大挑战。一个手工项目的热度周期从过去的两三年缩短到现在的一年左右,迫使店主不断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外部竞争也在加剧。主题咖啡馆、沉浸式展览等新兴体验业态正在分流消费者注意力。南宁体验式消费选项的年增长率达25%,手工经济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政策环境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南宁手工坊大多注册为“零售业”或“其他服务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框架,在消防安全、环保标准等方面都存在模糊地带。
未来展望:手工经济的升级路径
商业模式上,“手工+”正在成为新趋势。“稚山器物”将陶艺与茶道结合,“十七手作”开发了亲子教育课程,都在探索手工经济的更多可能性。
从更大视野看,南宁手工经济正朝着产业集群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据悉,南宁市文化产业协会正在筹划建立“手工创新中心”,整合设计、生产、营销资源,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
晚上九点,“麦兜拼豆”店内,李晓小心翼翼地将她的作品装进包里。明天,这个小小的拼豆画将出现在她的办公桌上,提醒她在忙碌工作中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而顾客们也结束了她们的手工之夜。风格各异的拼豆挂件被拍照上传到社交媒体,在南宁的夜色中传递着简单的快乐。
而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咩野手作”的店长刚刚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开始整理货架上的新材料。她计划下个月引入特色植物染色项目,继续她的手工创新实验。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正是一部正在书写的南宁手工经济发展史。从一粒塑料豆子开始,一场关于消费、创业和城市活力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在这过程中,手工不再只是手工,而是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情感纽带,编织着南宁作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韦炳南 莫曦淇 冯宇莹 蓝皓瀚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23级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