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贵州省龙里中学的校园里满是暖意——贵州省浙江大学校友会带着“西迁情·求是心”公益助学项目,联合浙陌义工社为百余名困难学生发放10余万元助学金,用行动为乡村教育添力。
![]()
图:助学活动现场
![]()
图:贵州省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黄德本
据贵州省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黄德本介绍,“西迁情·求是心”公益助学项目已在贵州坚持12年。这份坚持,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1937年抗战时,浙大师生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西迁,1940年起在贵州贵阳青岩、遵义、湄潭办学7年,留下“教育救国”的“文军长征”佳话。如今的“西迁情”,是浙大对贵州人民当年厚谊的回馈;而“求是心”,则是浙大“求是创新”校训的延伸,早在2011年,校友会就和浙大学生支教团一起发起了助学基金。
![]()
图:贵州省龙里中学副校长罗松
贵州省龙里中学副校长罗松鼓励学子:“把爱心变成动力,将来报效祖国。”浙陌义工社负责人王积荣表示:“此次活动是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希望受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以学业回报社会。”现场,接过助学金的山区学子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被温暖点亮的光。
![]()
图:贵州省浙江大学校友会代表李劲松
![]()
图:学生接过助学金
据了解,早在2013年,该助学项目就落地贵州龙里,如今已走过12个年头。12年间,它从聚焦高中防辍学,慢慢延伸到龙里、修文等地十几所中小学,帮了贫困生、留守儿童超千人,累计投入超277万元。所有资金都来自浙大校友和爱心人士的结对认捐,受助学生还能得到长期跟踪帮扶。
未来,贵州省浙江大学校友会和浙陌义工社还会深化合作、扩大助学范围。这场跨越12年的爱心接力,不只是物质帮助,更用“西迁精神”搭起精神桥梁,让求是初心在乡村教育的路上,继续温暖前行。(杨志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