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卖鸡排的摊主随口一句吆喝,居然给千年瓷都景德镇带了 10 亿流量。
为了留住这份流量,摊主被捧成文旅推荐官,有了专属工作室,连高温天装的空调都成了催着他接待更多人的工具。
原本热热闹闹的流量红利,好像突然变成了捆住人的绳子,既让摊主没了往日的自在,也让赶来看热闹的游客满肚子委屈。
酒店价格翻着倍涨,路上一堵就是四小时,连基本的卫生都没人管,不少人来了一次就说 “再也不来”。
明明是件该皆大欢喜的事,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是流量本身太烫手,还是我们在接住流量的时候,忘了该怎么守住一座城市该有的样子?
![]()
城市服务失序与个体异化
鸡排哥的意外走红,像一束聚光灯突然打在景德镇身上,10 亿流量的涌入本应是城市文旅发展的契机,可现实却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游客满怀期待抵达,迎接他们的不是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而是一系列糟糕的体验:酒店价格毫无征兆地涨了 3 倍。
原本便捷的出行变成日均 4 小时的堵车,街头巷尾的卫生状况更是一言难尽,不少人直言 “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第二次”,流量带来的热度,很快被负面口碑冲淡。
这种服务失序的情况并未随着时间改善,反而在 2025 年国庆前夕愈演愈烈。
景德镇空间酒店(御窑博物馆店)的房价 “坐火箭” 般飙升,9 月时同房型价格还仅 90 元左右,到了国庆就涨到约 1000 元,涨幅超 10 倍。
尽管珠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成立专班调查,认定酒店涉嫌违反《价格法》并立案,还要求当地酒店房价涨幅不得超过百分之百。
但这一事件仍暴露了流量高峰下,景德镇价格监管体系的明显漏洞, 即便 2024 年已推行旅游住宿 “红黑榜” 公示制度,却没能守住关键节点的服务底线。
![]()
而流量风暴的中心人物鸡排哥,也在这场狂欢中逐渐 “变了味”。
从街角那个笑着说 “做完你的,做你的” 的普通摊主,到被收编为文旅推荐官、成立专属工作室,他的身份在短时间内完成转变。
可这份 “升级” 背后,是失去自由的束缚:高温天配备的空调成了 “催工工具”,笑容成了必须完成的 KPI,曾连续工作 4 个半小时仅能休息 8 分钟,身上的烟火气被一点点消磨。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经营主体从注册资本 5 万元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注册资本 100 万元的 “景德镇涵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也拓展到信息咨询、文化交流等领域。
看似商业价值提升,实则让个体 “烟火气” 与企业 “盈利目标” 的冲突愈发明显,加速了他 “人设异化” 的进程,那个游客最初喜欢的真实摊主,正在慢慢消失。
![]()
认知偏差与系统缺失
当下文旅行业的诸多乱象,根源在于从业者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
多数人将流量等同于 “摇钱树”,只看到数字背后的消费潜力,却忽视了流量背后是一个个渴望独特体验的游客。
于是,“追热点、抄模板” 成了行业常态,全国各地的景区、商业街陷入 “复制粘贴” 的怪圈。
无论走到北方古城还是南方水乡,街头卖的都是炸鱿鱼、臭豆腐、淀粉肠,纪念品货架上摆放的银饰、汉服、冰箱贴,也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
有网友调侃 “这些商业街的查重率高达 99%”。这种同质化发展,彻底消解了旅游的核心价值,让游客失去了探索不同城市的兴趣。
景德镇在处理鸡排哥流量时,便陷入了这种认知误区。
当地将复杂的城市文旅发展,简单简化为 “绑定网红 ,吸引人流,转化消费” 的粗暴公式,以为只要把鸡排哥这个 “流量 IP” 死死 “焊” 在本地,就能坐享红利。
![]()
却忽视了文旅产业是需要基建、价格体系、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支撑的系统性工程。
既想享受流量带来的热度,又不愿投入精力完善承接基础,导致 “焊死流量” 的策略如同在沙滩上建塔,看似稳固,实则不堪一击。
当游客遭遇涨价、堵车、卫生差等问题时,流量带来的好感便瞬间崩塌,反而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更值得反思的是,这种服务失序并非无章可循,国家层面早有应对政策。
2010 年,发改委等三部门就明确提出,旅游热点区域可对酒店价格实施最高限价等临时干预措施,为流量高峰下的价格稳定提供了政策依据。
景德镇也并非毫无行动,2024 年已推行旅游住宿 “红黑榜” 公示制度,可到了 2025 年,极端涨价事件仍未避免。
更关键的是,即便游客想维护自身权益,也需经历协商、平台介入、投诉、起诉等多个环节,维权成本极高。
这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景德镇在政策执行、长效价格调控与应急管理机制上的严重缺失,也折射出当下不少城市在文旅发展中 “重热度、轻管理” 的通病。
![]()
文化深挖与跨界融合
在文旅行业同质化竞争的一片喧嚣中,并非所有城市都迷失在流量追逐里。
山东临沂与苏超联赛的实践,为行业开辟了 “扎根文化、创新融合” 的新路径,也为景德镇们提供了宝贵的破局启示。
山东临沂没有跟风打造充斥着义乌小商品的仿古街区,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本地深厚的红色基因。
其推出的 “跟着团长打县城” 沉浸式体验项目,摒弃了花哨的特效与空洞的噱头,核心在于 “真实还原”。
精心复刻 1941 年沂蒙山区的抗战场景,让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的 “历史旁观者”,而是穿上军装、参与 “战斗”、在情境中做抉择的 “亲历者”。
这种深度参与感,让游客与峥嵘岁月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连接,所留下的记忆远非打卡照片可比。
![]()
最终,该项目收获了 60% 的高复游率,还带动周边红色文创年增长 75%,用事实证明:深耕本土文化、打造独特体验,远比追逐流量更能留住游客。
两地没有简单陈列楚汉之争的历史文物,而是将这一静态的历史 IP,通过足球这一全球性的体育语言进行创新转化。
让绿茵场上的赛事对决,与千年前刘邦、项羽的争霸故事遥相呼应,赋予现代体育赛事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一创新不仅让两地旅游收入直接增长 80%,更激活了多领域的发展活力。
当地青少年足球参与率提升 45%,甚至吸引国外球队前来交流,实现了文旅与体育的 “双向赋能”。
它打破了 “文旅只能靠景点” 的刻板认知,证明当本土文化与现代产业找到契合点,便能爆发出超越流量的持久吸引力。
从临沂的 “情感连接” 到苏超联赛的 “跨界融合”,这些成功案例的核心逻辑高度一致。
不依赖单一网红或短期热点,而是深挖本地独有的文化资源,用创新形式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参与的产品。
这恰恰是当下许多文旅城市所缺失的,它们只看到流量带来的短期热闹,却忘了 “独特的文化体验” 才是旅游的本质,而这,正是景德镇突破困局的关键方向。
![]()
跳出流量依赖,扎根文化根本
当景德镇为鸡排哥的流量焦虑不已时,或许该回头看看自己手中最珍贵的 “底牌”。
作为千年瓷都,窑火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才是远比网红流量更坚实的文旅根基。
从一块高岭土的筛选淬炼,到一件青花瓷的拉坯、绘画、烧制,每一个环节都藏着匠心故事。
从古代官窑的辉煌历史,到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探索,每一段历程都蕴含着文化魅力。
这些沉睡的文化宝藏,远比一句 “做完你的,做你的” 更具深度与世界性吸引力,也本该是景德镇文旅发展的核心载体。
可当下的景德镇,却陷入了对网红 IP 的过度依赖。
要知道,网红的生命周期从来短暂 —— 此前的理发师小华、冲咖啡的韩阿姨,爆红时有多热闹,被遗忘时就有多迅速。
![]()
鸡排哥如今虽完成企业化转型,商业价值看似提升,但风险也随之加剧。
一旦其 “人设” 因过度商业化崩塌,或热度自然消退,对绑定过深的景德镇文旅而言,冲击将远超个体网红衰退。
更值得警惕的是,鸡排哥 IP 商业价值扩张的同时,城市仍在为酒店涨价、设施不足等基础问题 “买单”,资源错配让文旅发展陷入 “头重脚轻” 的困境。
其实,景德镇并非没有破局的可能。与其将精力用于 “榨干” 一个网红,不如借力鸡排哥 IP 现有的商业势能,将其转化为陶瓷文化的传播动力。
依托其新增的文化交流、体验策划业务,开发 “陶瓷 + 美食” 主题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打卡鸡排的同时,也能走进窑厂体验制瓷乐趣。
同时沉下心完善城市基建,规范市场秩序,用 “千年瓷都” 的文化温度与真诚服务,替代对流量的短期执念。
唯有如此,景德镇才能跳出 “网红依赖症”,让文旅发展真正扎根于文化土壤,实现从 “流量昙花” 到 “长久繁荣” 的蜕变。
![]()
结语
景德镇的 10 亿流量困局,是当下不少城市文旅发展的缩影,追逐短期热度易,构建长期竞争力难。
流量如风,能带来一时喧嚣,却无法支撑城市文旅的长久发展;而文化是根,唯有扎根本土、深挖特色,以优质服务与独特体验为养分,才能让文旅之树常青。
无论是临沂的红色体验,还是苏超联赛的文化融合,都印证了这一道理。
希望更多 “景德镇们” 能看清流量本质,回归文旅初心,让城市魅力真正源于文化,而非一时的网红热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