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刘润“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以“大迁徙”为核心主题,深刻剖析了商业世界“生态位干旱化”背景下的生存逻辑。对托幼行业而言,新生人口7年腰斩带来的“客户荒”,正是这种“生态干旱”的直接体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生婴儿从2016年的1883万降至2023年的902万,虽龙年微增至954万,但长期萎缩趋势未改,这场“缓慢而精准的海啸”已冲击早教托育领域。以下结合演讲核心观点,拆解托幼园长可落地的深度策略。
认知迁徙:从“埋头办园”到“读懂生态”
刘润指出,很多行业的困境并非“不够努力”,而是“雨季结束了”。托幼行业的“生态干旱”体现在三个维度:
客户总量萎缩:0-3岁目标群体持续减少,导致区域内机构竞争从“增量分享”变为“存量厮杀”,部分区域已出现“一孩多园抢”的局面。
需求结构升级:家长从“能托能看就行”的基础需求,转向“重教育、强体验、高安全”的复合需求,传统“看孩子+简单游戏”模式彻底失效。
成本压力攀升:师资薪酬、场地维护、合规成本逐年上涨,而收费定价受市场竞争限制,利润空间持续压缩,部分机构陷入“越做越亏”的恶性循环。
园长需建立“生态侦察”意识:每周跟踪区域出生人口数据、每月调研周边3公里内竞品动态、每季度收集家长需求问卷,用数据替代“经验判断”,提前预判市场变化。
![]()
品类迁徙:从“单一服务”到“需求解决方案”
演讲中“角马追雨水”的案例揭示:生态干旱时,生存的关键是找到新的“水草”。对托幼机构而言,“新水草”就是家长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可从三个方向拓展服务品类:
成长支持类延伸:针对低龄幼儿发展个性需求,开设“感统训练小班课”(1-2岁)、“语言表达启蒙课”(2-3岁),配备专业教具与教师,按“每周2次+1次家庭指导”模式收费,客单价较基础托育服务提升40%-60%。
家长赋能类补充:解决“育儿焦虑”需求,推出“家长课堂+亲子共学”组合服务——每周一次线上育儿讲座(如“分离焦虑应对”“辅食营养搭配”),每月两场线下亲子活动(如“绘本戏剧工坊”“自然探索日”),形成“托幼+育儿指导”的服务闭环。
特殊需求类细分:关注小众刚需,例如与妇幼医院合作开设“儿童早期发展课程”,为在语言、行为、认知等方面需要专业支持的家庭宝宝,给予专业支持。
刘润强调“从抱怨里找机会”,园长可建立“需求收集台账”,每周汇总教师反馈的“家长高频提问”(如“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在家不跟人互动”),将共性问题转化为新服务品类。
![]()
价值迁徙:从“卖服务”到“交易多巴胺”
演讲延伸解读“多巴胺逻辑”时提出:“商业就是交易多巴胺”,教育则是“塑造多巴胺”。托幼机构的核心价值,是为幼儿创造“塑造性快乐”,为家长提供“确定性安心”:
给幼儿的“成就多巴胺”:设计“阶梯式成长任务”,如1岁幼儿“自己拿水杯”、2岁幼儿“整理玩具”、3岁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完成后颁发专属勋章并记录在“成长手册”中,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持久成就感——这种“创造的快乐”远比零食、玩具带来的即时刺激更有价值。
给家长的“安心多巴胺”:建立“全流程透明体系”,每日通过相关记录推送3次幼儿动态(晨检数据、活动照片、午餐食谱),每周生成“成长观察报告”(含社交表现、能力发展建议),每月举办“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用“可视化反馈”缓解焦虑。
仪式感营造“情绪价值”:打造专属“成长节点仪式”,如“入园欢迎会”(给新生定制姓名牌、同伴欢迎歌)、“季节主题派对”(春分种植物、冬至包饺子)、“毕业纪念礼”(手作纪念册、集体影像),让家长感受到“园所懂孩子、更懂成长”。
![]()
模式迁徙:从“单点运营”到“能力变现”
当自有流量不足时,需像演讲中“跨生态觅食”的逻辑一样,将机构核心能力转化为可对外输出的资源,实现“多点盈利”:
能力输出模式:若机构有成熟的师资培训体系,可面向区域内小型托育点提供“师资代培”服务,收取培训费;若课程研发能力强,可将自编教案、教具包打包卖给偏远地区的托幼机构,拓宽收入渠道。
场景共生模式:与周边业态构建“流量互哺”生态——和社区合作“公益育儿驿站”,每周六派教师驻点开展免费亲子活动,吸引社区家庭报名;与母婴店达成“双向引流”,凭机构会员卡可在母婴店享折扣,母婴店客户凭消费凭证可获机构体验课。
轻资产扩张模式:输出“品牌+管理”,针托幼行业的创业者推出“加盟指导”服务,提供选址、合规办理、课程体系搭建等支持,按“加盟费+年营收5%管理费”盈利,降低自有扩张的成本风险。
智能迁徙:从“人工管理”到“效率升级”
刘润指出,智能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更高效”。托幼机构无需追求“高大上”设备,可从“轻量级智能工具”切入:
![]()
养育辅助工具:如引入托育尚贤院相关应用智能服务,通过儿童发展监测评估,生成个性化发展报告,帮助教师精准制定个性化的游戏方案。
![]()
(托育尚贤院相关应用智能服务了解底部二维码可联系)
关键是培养教师“定义问题”的能力——让教师明确“需要智能工具解决什么问题”,避免陷入“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
生态迁徙:从“独自生存”到“共生共存”
演讲中“哨刺金合欢与蚂蚁共生”的案例证明:生态干旱时,“抱团”比“独行”更易存活。托幼机构可构建三层“共生网络”:
行业内共生:与3-5家非竞争关系的托幼机构组成“联盟”,共享部分师资、共用部分教具、联合招生,降低单个机构的运营成本。
跨行业共生:除常规合作外,深化与专业机构的绑定——和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达成“绿色就诊通道”,为幼儿提供优先体检、急诊指导服务;与儿童书店合作“图书漂流站”,每月更新绘本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社群内共生:融入社区生态,承接街道“普惠托育”项目,获得政策补贴的同时扩大品牌影响力;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组织,既降低人力成本,又增强家长归属感,形成“机构-家长-社区”的良性互动。
刘润在演讲结尾强调:“大迁徙不是逃跑,而是为了找到更适合的生态位”。对托幼园长而言,面对新生人口下降的“干旱”,与其困在“内卷降价”的泥潭里,不如主动开启“迁徙”——用认知把握趋势,用品类满足需求,用价值打动用户,用模式拓展空间,用智能提升效率,用生态抵御风险。在这场行业进化中,能率先完成“迁徙”的机构,终将成为新生态里的“优势族群”。
托育尚贤院
为托幼园所、妇幼保健机构、高职院校
提供完整专业的托育服务支持与培训服务
尚贤院更多医育融合专业内容:
这才是医育融合!世卫组织关于改善儿童早期发展的指南!
医育融合,0-3岁婴幼儿发展监测及评价参考(图)
医育融合,婴幼儿回应性照护
医育融合基础手册2.0
医育融合,不唯“推拿”和“药箱”
医育融合:0-6岁儿童发育监测与评估(含指南、监测表、评估表等)
医育融合?先来学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0-36个月中医药健康服务)》
医育融合,国家卫生标准中的6-36个月婴幼儿健康管理指导
12个关键环节!医育融合托育园所的服务体系流程!
4个重点!从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5-2027年)看医育融合到底如何做!
医育融合,卫生保健常用表格(上篇)
医育融合,卫生保健常用表格(下篇)
医育融合10大核心原则(我在宿迁托育从业人员培训班上的分享)
医育融合:儿童体质健康教育指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