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文丹)近日,由贵州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厦门大学、深圳大学、湘潭大学共同完成的“功能定制纳米材料界面可控自组装及电催化应用”项目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基础研究成果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为我国新能源与绿色化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与技术支撑。
“与传统活性炭材料相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也就是MOFs,仅需0.2克即可实现1克传统活性炭的同等吸附效能。”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项目团队负责人庄金亮介绍,项目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MOFs界面可控自组装机制,并成功应用于高性能电催化剂设计与绿色合成,在多工业场景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奥马尔·M·亚吉三位国际顶尖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该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这不仅印证了功能定制MOFs纳米材料界面可控自组装技术的科学价值,更标志着该领域即将迎来产业化应用浪潮。”庄金亮说,“在矿业领域,MOFs有望应用于井下气体检测和吸附;在新能源产业,MOFs可作为添加剂改善现有材料性能,提升电池性能。”
据了解,目前,贵州师范大学该项目团队已与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MOFs作为电极修饰材料,用以提升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接下来,该团队将立足贵州工业应用场景需求,推动MOFs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