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罕镇,被称为“三曼”村的曼空岱、曼峦站、曼空迈,宛如三颗明珠,静卧于橄榄坝的怀抱。这个位于中老铁路沿线的古老傣族村寨,竹楼错落、傣锦斑斓,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体验傣族风情。
![]()
“三曼”村航拍图。
然而在过去,“三曼”村因电力设施老旧、电压不稳、容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村寨乡村振兴发展的脚步。
2023年10月,西双版纳州完成“一张网”电力体制改革,南方电网云南西双版纳供电局以“一张网”的协同效能,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并将新供电辖区内村寨的用电质量提升作为重点任务推进。
2025年9月27日,随着“三曼”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工,该区域供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
![]()
泼水节期间,游客与傣族群众共同欢庆节日。
破难题:靶向攻坚,告别“用电难”
为了解决原供电问题,2025年8月,西双版纳供电局对“三曼”村进行“换血式”改造。该局对辖区供电线路进行摸排,绘制3D供电图,新建和改造线路4公里、新增变压器2台、智能监测终端15套。同时,改造中兼顾傣寨风貌,采用电缆入地,用傣族元素彩绘装饰配电箱。
改造后成效立竿见影。如今,村民家中大功率电器可同时运转,村民纷纷升级智能设备,游客满意度也因此大幅提升,稳定电力更激发产业活力。
![]()
线路改造后对比图。(拼版图片)
焕新机:电力赋能,激活产业发展新动力
“以前真是怕停电。2024年泼水节,12位游客入住后,空调、热水器刚开了半小时电源就跳闸,客人非常不满意,影响了民宿的生意。现在电网改造后,哪怕8间房满客,所有大功率电器同时启用也稳定无忧,这电用得放心!”当地民宿经营者岩帅勒对供电升级感触颇深。
傣味餐厅负责人玉罕告别了用电困扰:“我们餐厅后厨用电量大,以前后厨冰柜只能开一台。天气太热的时候,需要空调时,就不得不关掉一半的冷藏柜,导致新鲜食材就很难保存。现在,餐厅里有3台冰柜、2台电磁炉均能同步稳定运行,餐厅接待量比电力改造前翻了一倍,生意是越做越红火啰!”
傣陶非遗传承人玉波的工坊因电网升级迎来转机。“以前线路老旧而无法使用电窑,无奈只能烧柴窑,不仅火候难控、烟尘大,陶坯还容易烧坏。”她高兴地说,如今,稳定的电力让电窑得以启用。电窑能实现精准控温,烧制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成品率超过95%。“高效的生产不仅让玉波工坊的陶制品备受游客青睐,月销售额也增长近30%,实现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
西双版纳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展线路改造。
谋长远:深化融合,持续注入振兴动力
电力足,产业兴,乡村美。如今的“三曼”村,电网升级赋能产业激活,成为西双版纳州电力融合发展成效的生动写照。
通过加速推进农垦电力专业化整合,西双版纳供电局在新供电辖区内实现了多项指标的跨越式提升:宽带载波实现100%全覆盖;中压线路联络率由6%大幅提升至64.76%;可转供电率与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则从零起步,分别达到63.81%和100%。
下一步,西双版纳供电局将围绕“提质量、优服务”持续发力,加快补齐农垦电网短板,系统推进主网与配网协同升级。该局将推进8个主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建设透明配电网,提升农村配网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推广特色双语网格化服务,更精准、更贴心地响应傣族用户需求,以更高标准的电力服务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召丹、何晴、杜清兰 文/图)
来源:西双版纳供电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