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突然传来紧绷、挤压般的痛感,有时还“串”到肩背或手臂……
碰到这种不适,可别不当回事,你可能正遭遇心绞痛!
![]()
作为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心绞痛可不是小毛病,及时get它的症状、急救方法和应对攻略,才能给健康上道“安全锁”。
今天这篇干货文,带你全方位拿捏心绞痛关键知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这些信号别忽视
心绞痛最核心的表现是胸部、颈部、肩部、下巴或手臂的突然疼痛或不适感,具体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
疼痛性质:常感觉胸部紧绷、挤压或有压迫感,也可能是隐隐作痛,部分人会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烧心”;
伴随症状:发作时可能同时出现恶心、呼吸困难、头晕或出汗,身体会明显感到不适;
诱发因素:多由运动、情绪激动、精神压力或寒冷天气引发,不过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没有明显诱因;
持续时间:典型发作通常持续不到10分钟,休息几分钟或服用针对性药物后会逐渐缓解。
划重点!如果疼痛持续超10分钟还没缓解,大概率是更严重的心脏问题,千万别硬扛,赶紧采取紧急措施!
![]()
心绞痛发作怎么办?
急救步骤要记牢
要是已经确诊心绞痛,一旦胸痛找上门,这套急救“操作手册”可得记死了:
1.立即休息: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活动,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避免身体过度消耗;
2.服用处方药:按医生指导使用心绞痛急救药物(通常是硝酸甘油),帮助缓解症状;
3.观察症状变化:若第一次服药后5分钟症状未缓解,可再服用一次;
4.紧急求救:如果服用第二剂药物5分钟后症状仍未消失,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疗人员救治。
![]()
这些情况必须紧急就医!
可能是心脏病发作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说明情况“亮红灯”了,必须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一秒都不能拖!
已确诊心绞痛,休息或服药后胸痛仍未缓解;
突然发生胸部疼痛或不适,且疼痛感持续不消失,可能伴随胸部挤压感、压迫感、灼烧感;
疼痛蔓延至左臂或右臂、颈部、下巴、肩部、腹部或背部;
同时出现胸痛、大量出汗、恶心呕吐、头晕眼花或呼吸急促。
重要提示: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自行驾车前往医院。
拨打120,急救人员会在途中提供专业指导和初步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疑似心绞痛?
就医流程与检查项目
如果出现胸痛或其他疑似心绞痛的症状,别犹豫,赶紧去看医生。
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评估,可能会把你转诊给心脏病专科医生。
常见的检查项目有这些:
血液检查:检测相关指标,辅助判断心脏健康状况;
心电图(ECG):记录心脏电活动,排查心律异常等问题;
血氧检测:检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了解心脏供氧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血管造影、MRI扫描或CT扫描,清晰观察心脏结构和血管状态。
![]()
心绞痛的常见病因与高危人群
心绞痛的本质是心脏供血不足,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冠心病: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向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因脂肪沉积而变窄或阻塞,导致血流减少;
血管异常收缩:心脏血管在非必要时发生痉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或微血管性心绞痛),也会引发供血不足。
如果你在以下“高危名单”里,那可得对心脏健康上点心了,风险比普通人高不少:
45岁及以上男性,或55岁及以上女性;
有吸烟习惯;长期过量饮酒;
超重或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
有心脏病发作、心律异常等既往心脏问题;
直系亲属有心脏疾病史;
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或肾病等基础性疾病。
![]()
心绞痛的治疗
药物与手术选项
心绞痛的治疗以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为目标,常见方案包括:
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
预防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风险控制药物——如低剂量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帮助降低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手术治疗——当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改善心脏供血,如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
日常预防
4个习惯远离心绞痛发作
不管是心绞痛患者还是高危人群,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有效“劝退”心绞痛发作,这4个习惯赶紧安排上:
1. 规避诱因:尽量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寒冷刺激或暴饮暴食;
2.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增加心脏负担;
3. 坚持健康饮食:做到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摄入;
4. 适度运动:在症状允许的范围内,保持适度且规律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
![]()
心绞痛患者的生活指南
既重视也不必焦虑
需要明确的是,患有心绞痛意味着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但只要控制得当,症状会逐渐改善,甚至消失。
在症状稳定的情况下,心绞痛通常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大多数人可以正常工作、运动(适度)和享受生活。
![]()
不过,若工作涉及重体力劳动,或从事驾驶等特殊职业,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工作内容或告知相关管理部门。
此外,日常需注意一些细节:
如随身携带药物,严格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和补充;
定期检查备用药物有效期;
外出旅行时确保药物充足等。
如果对新的活动或锻炼计划有疑虑,务必先咨询医生意见。
心脏健康是“头等大事”,搞懂心绞痛知识,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阳杨
设计:刘锦
责编:唐蔚
审核:张润德
![]()
为促进科普创作的传播与交流,我们组建了科普创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请人数较多,进群后请备注:医院、单位 / 专业 / 姓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