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
加强预算绩效监督,是各级人大贯彻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支持和推动政府及财政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一环,而绩效评价工作,则是其中一项基础性内容。为做好此项工作,应该积极推进三项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促进绩效评价提质增效。预算绩效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包含财政管理,还包含预算管理、项目管理、业务管理等内容,比较复杂,从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县级预算单位中,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流程还不够清晰。分行业、分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受限于单位财务人员力量薄弱且变更频繁,财务与业务联系不紧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业务工作脱节等原因,致使部分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编制比较粗糙,结果运用等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预算单位资金绩效管理理念淡薄,仍存在重资金申请,轻过程管理,忽视资金使用绩效状况。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继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提高各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部门制定覆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全过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水平,促进绩效评价更加规范有效开展。
二是积极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单位存在预算绩效评价专业队伍缺乏和人员专业技术不强的问题;大部分预算单位缺少本土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还需要增强;从县级监督层面上,没有明确推动预算绩效监督的范围,没有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预算绩效监督系统,监督合力还没有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快绩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针对当前预算绩效评价专业队伍缺乏和人员专业技术不强的现状,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抽调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预算绩效评价队伍,参与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支撑作用;要培养本土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预算单位绩效管理知识与实操的培训,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提高县级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再就是由政府牵头,财政、审计、发改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预算绩效监督系统,形成监督合力。
三是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进程,促进预算与绩效管理融合。根据第三方绩效评估机构对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开展事后重点绩效评价所反馈问题,部分单位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为:项目绩效目标编制不够细化、量化;部分工程项目虽已完工,但未及时验收、未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部分项目过程管理有待加强,过程资料整理不及时、不完善,实施的重大项目无法提供有效评价资料。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预算绩效模块的建设,建立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信息化系统,完善县级绩效项目库、指标体系建设,通过信息系统获取绩效管理数据,加强预算绩效分析研判,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制度体系,促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共享,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通过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侯文革)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