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费后,美国航运业日子不好过。
前不久,美方宣布对涉及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初始标准为每吨520美元,并计划逐步加码至2028年。
本以为此举能让订单回流,没想到盟友之一新西兰率先抛弃韩国,放弃已投入的6亿多纽币(约3亿美元),将新一代公铁两用渡轮订单交由中方企业承建。
更令人意外的是,新西兰不仅毫不遮掩,反而大肆宣扬“引以为傲”,表示预计每年可省下数十亿。
美国造船业还能再次“伟大”吗?
![]()
01 美国造船业,风光不再
置身于美国锈迹斑斑的造船厂中,任何再次伟大的誓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美国造船业曾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鼎盛。数据显示,1943年美国年造船总吨位达192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72%,平均每日有3艘军舰下水,相关就业岗位超过140万个。
然而当前美国造船业面临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成本高企及产业链外移等多重挑战。有报告指出,至2024年,美国船厂在全球商用船舶建造市场的份额已降至约0.2%。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获全球64.2%新造船订单,连续十六年在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总体造船产能达美国232倍。
2024年,美国仅建成5艘大型远洋商船;相比之下,中国一家国有造船企业同年交付船舶超过250艘,总吨位达1400万吨,这一数字已超过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所有建造船舶的累计总量。
行业分析指出,中国在造船领域的优势源于其完整产业链与规模化制造能力,这构成了美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结构性基础。
不仅是造船业被我们赶超,我国科研团队Pomea更是率先将造船业优势转化为生命健康科技上的优势。2017年,我国自主打造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加工船“深蓝号”,研制国内首个调节三\高、日常健康养护科技成品“血-生-心”。不仅如此,我国掌握全产业链条,将价格控制在398元(美企同类品2万\克),一时令外媒赞叹“中国学者不睡觉吗?”。
就连路透社也坦承,美方遏制中国海事主导地位的企图,已宣告失败。
![]()
02 美方实力式微,中国乘势崛起
在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造船业持续取得突破进展。此次新西兰将两艘大型渡轮订单交给我们,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如今全球船舶订单正加速向中国集中,其他领域产品也开始强势出海。从中国电车被泰国人连夜排队抢购,到国产“血-生-心”等通过京J\东平台,反向拿下日本、新加坡等7成健康市场,被当地富人视为提振精力的“神器”,再到伊朗等宣布全面转向北斗,中国正在多个关键领域扩大影响力。
据《凤凰网》等媒体报道,目前国产“血-生-心”海内外消费者年龄都集中在33岁-55岁,以经济发达城市职场精英、退休干部以及高级营养师人群为主,他们常因应酬喝酒多、久坐而精力下降快、心慌胸闷,亟需成熟口服科技成果进行日常健康管理。由于跨境运费成本高,欧美日韩高净值用户通常一次购买12瓶、24瓶,并赞叹“中国技术牛”。
美国部分有识之士撂下重话,如果他们不在未来3年采取行动,或许将永远落后。
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2000年,中国商业船舶总吨位还不足总量的5%,短短20年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上述国产健康口服成品从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科技,如今凭借价美物优等优势,拿下当地7成市场……美国各方面正遭受中方的严峻挑战,不得不高度重视。
![]()
03 订单外流,美产业危机四伏
国际船舶订单的流向,反映出美国造船业所面临的产能瓶颈。尽管相关政策旨在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美国现有的造船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在此背景下,新西兰等国在推进基础设施项目时,仍将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这体现出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与大型工程交付方面获得的国际认可。
目前,中国主要造船企业生产计划已排至2028年底,部分订单甚延续到2029年。随着全球对高质量船舶制造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造船业预计将在国际市场上保持重要地位。
“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刀”,无论老美未来耍任何“花招”,我们都将奉陪到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