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新泾镇屈家桥居民区的“协梦生境花园”正式建成开园。这处曾堆满杂物、空间局促的社区“边角料”,如今蝶变为一个集生态观光、自然教育、社区议事于一体的“生境艺术馆”,成为居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
![]()
从“遗忘角落”到“社区C位”
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共建合力
开园仪式现场,居民们徜徉于花田小径,孩子们在水循环系统边好奇观察,志愿者正在讲解昆虫屋的功能……欢声笑语充满了这个崭新的花园。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小区的绿化垃圾临时堆放点和快递驿站。
![]()
“选址是第一个难关。”屈家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红艳回顾建设历程时感慨道。项目自规划伊始,便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区、镇相关领导,设计团队与居委会多次实地勘察,最终选定小区中心这片利用率低的区域。然而,搬迁快递驿站、移动垃圾堆放点,件件都关系着居民的日常生活。
![]()
改造前
为此,居民区“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协同发力,通过召开三次居民座谈会,与近600户居民耐心沟通、充分协商,最终不仅将驿站妥善安置,更通过巧妙设计,将垃圾房动线、变电房与花园内部流线隔离,实现了社区功能优化与生态建设的双赢。“过程虽难,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张红艳说。
![]()
![]()
![]()
匠心设计“变废为宝”
方寸之地诠释生态智慧
![]()
这座生境花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巧的空间叙事。设计师胡湛及其团队以中央广场为“大厅”,用连通步道串联起四个功能各异的“展厅”,“我们保留了场地原有的银杏、广玉兰等大型乔木,并大量选用本土蜜源植物,为传粉昆虫提供食源。”胡湛指着不同的区域解释道。
![]()
改造后
设计团队将原本无法利用的配电房角落,通过架设栈桥改造为“沉浸漫游区”;利用原有地形打造了模拟农田的“共建花田”;更在浓荫深处开辟了“秘境寻踪厅”,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安静的栖息地。
![]()
![]()
![]()
花园的雨水收集系统也很有特色。从屋檐落下的雨水被引入低洼处,形成自然的小水沟与水塘,既灌溉了植物,也构成了微型的湿地景观,诠释了“海绵城市”的低碳理念。
![]()
改造后
同时,花园深度融合了儿童友好理念。场内设置了适合儿童身高的互动黑板、科普宣传栏及游戏空间,让孩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生态知识,从小培养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
改造后
志愿力量赋能运维
共治共享绘就未来图景
可持续的运维是花园长久活力的关键。这支由5至7名居民组成的团队,将成为花园的“守护者”。其中,从事园艺行业的居民蔡阿姨凭借专业知识,主动承担起日常养护工作;社区里的绿化达人们也纷纷加入,为花园增色添彩。
![]()
从社区边角料到人人喜爱的生境花园,“协梦生境花园”的落成是社区微更新的可喜成果,也是新泾镇持续推进生境社区建设、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生态内涵的缩影。如今,“协梦生境花园”不仅是居民观赏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社区凝聚力的新载体。未来,这里将承载更多自然科普课堂、邻里交流活动,成为新泾镇屈家桥居民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鲜活平台,推动城市社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
![]()
“协梦生境花园”探访指南
地址:北翟路980弄42号西侧(健身点旁)
对外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白天全天开放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泾镇
撰稿/摄影:季佳佳
视频:周若尘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