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碰撞声、乒乓跳跃声、ktv欢唱声……在古北荣华第一居民区广场大厦,一处800平方米的“宝藏空间”正悄然走红。这场由居民亲手策划、众筹共建的空间改造行动,不仅让昔日隐患重重的闲置空间焕发生机,变身成为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会客厅”,更用一幕幕“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鲜活场景,诠释了社区自治共治的“硬核”魅力。
隐患空间蝶变:
从“脏乱差”到“会客厅”
广场大厦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地下空间因层高预留曾长期闲置,逐渐沦为杂物堆积的区域。去年8月,污水管道破裂导致5公分深的积水漫溢,异味刺鼻,居民生活深受其扰。面对这一困境,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迅速行动,更换破损管道、粉刷墙面,初步排除了安全隐患。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改造前
然而,改造并未止步于此——广场大厦业委会主任刘兴贵望着焕然一新的空间,萌生了更宏大的设想:“为何不彻底激活这片区域,让它成为居民的活动‘乐园’?”
改造升级的构想迅速得到居民响应,但维修基金有限,如何破局?居委会与业委会开启了“众筹模式”:挨家挨户沟通需求。一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双向奔赴拉开了序幕。
![]()
![]()
![]()
![]()
![]()
居民的热情远超预期。“40余户家庭踊跃捐赠,台球桌、乒乓球桌、钢琴、架子鼓等设施陆续入驻,甚至有居民搬来专业ktv设备,将空间最深处的小房间打造成‘迷你练歌房’。”刘兴贵自豪地说道,“今天下午还有居民送来乒乓球自动发射器,居民一个人也能打球。”
如今,地下空间内,乒乓球桌旁居民切磋球技,舞蹈室内琴声悠扬,社区合唱队在此放声高歌,昔日的闲置空间已成为社区最热闹的社交场所。
![]()
![]()
地上空间联动:
健身区与停车区“各得其所”
地下空间的成功改造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大楼入口处的闲置区域也随之焕新。原本停放电动车的空地被改造成健身区,塑胶地面与多样健身器材方便活动锻炼,四周还有居民从家中搬来的绿植花卉点缀,生机盎然。
![]()
![]()
为兼顾停车需求,社区在健身区旁开辟助动车停车充电区,并增设独立通道,实现停车、运动互不干扰。这一设计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运动场所。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居民成为自治的“主角”
为确保空间长期有序运行,居民们正共同制定《活动室使用公约》,从开放时间、设备维护到噪音控制,事事有章可循。
这份公约的诞生过程,正是居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真实写照。“只要是对居民有益的事,大家都愿意出力。”古北荣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邱伟晨感慨道。
广场大厦的空间改造,也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鲜活实践。从问题发现到方案制定,从资源筹集到公约执行,居民始终是改造的“主角”,而居委会也充分发挥协调者角色,通过民主协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如今,广场大厦的“社区会客厅”已成为居民交流、休闲、运动的枢纽。“让居民在每一步中感受到参与的价值。”邱伟晨表示,社区从“管理对象”变为“自治主体”,真正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撰稿/摄影:朱文轩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上观号作者: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