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任,我这失眠半年了,吃了不少药也不管用,您给看看?”10 月 16 日下午 2 时,光熙家园社区党建活动室内,65 岁的居民赵阿姨攥着病历本,早早守在义诊桌前。当天,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桂杰带领团队走进社区,开展 “顽固性失眠、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公益活动,既有健康讲座又有免费义诊,不仅填满了居民的 “健康知识袋”,更解决了不少老人 “跑医院难、看专家难” 的烦心事,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全程协助,现场暖意十足。
破除健康误区 讲座成 “民生课堂”
“很多老人觉得失眠就是‘老了觉少’,硬扛着;还有人吃降压药时随便喝茶,这些都是要命的误区!” 讲座一开始,刘桂杰主任的话就戳中了在场居民的痛点。当天到场的居民中,超七成是 60 岁以上老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失眠是他们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
结合居民需求,刘桂杰主任没有讲晦涩理论,而是用 “拉家常” 的方式拆解知识点:讲顽固性失眠时,她指着 PPT 里的 “脏腑图” 说,“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可能是‘心脾两虚’,按按手腕上的神门穴,每天 5 分钟,比吃助眠零食管用”;聊心脑血管防护时,她拿出提前打印好的 “饮食红黑榜”,“芹菜、木耳能多吃,腌菜、肥肉要少吃,血压高的老人早上别猛起床,先躺 3 分钟再坐”。
脉诊断 “隐疾” 居民叹 “比体检还准”
“您这脉偏沉弱,舌苔白,是不是总觉得胃里胀、大便不成形?” 义诊区,刘桂杰主任为居民王大叔把脉时,一句话就说中了他的症状。王大叔今年 68 岁,最近总觉得浑身乏力,去医院做了抽血、B 超,没查出问题,“没想到刘主任把个脉就知道我胃不好,比体检还准!”
![]()
刘桂杰主任的诊桌前,队伍始终没断过。她为每位居民把脉时,都会先静下心来,手指轻按寸、关、尺三部,仔细感受脉象变化,再结合面色、舌苔和生活习惯综合判断。
最让居民佩服的是她对 “隐疾” 的判断。59 岁的陈阿姨说,自己平时没大病,但刘主任把脉后提醒她 “注意血脂”,“您脉象偏滑,结合您爱吃甜食、不爱动,建议去查下血脂,早预防比晚治疗好”。三天后,陈阿姨去医院检查,果然发现血脂偏高,“多亏刘主任提醒,不然真就耽误了”。
公益义诊暖基层 破解 “看病远” 难题
“社区老人多,去大医院看专家,排队就得大半天,刘主任来社区,真是帮了大忙!” 光熙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敏说,这次活动前,社区微信群里接龙报名的居民超 300 人,“大家盼着这样的义诊能多来几次”。
从医 20 多年,刘桂杰主任参与社区义诊已超 50 场。当天她提前半小时到场,整理资料、调试设备,义诊结束时已傍晚 6 点,声音沙哑却仍耐心解答最后一位居民的问题。“社区是基层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很多老人的健康问题藏在‘没大病’的表象下,义诊能帮他们早发现、早调理”,刘桂杰主任说,只要社区有需求,她还会来。
不少居民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专家走进社区,让 “家门口看名医” 成为常态。而刘桂杰主任用一场接地气的义诊,不仅传递了健康知识,更用精准的医术和热忱的公益心,为基层医疗服务补上了 “便民一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