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某周四,#肯德基疯狂星期四v我50#的话题再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相关UGC内容单日曝光量突破8亿次——这一自2018年推出的促销活动,历经7年仍保持强大话题穿透力,甚至衍生出“疯狂星期四文学”等亚文化现象,背后实则是一套精准适配消费心理、渠道特性与品牌调性的系统化营销逻辑。
“时间型促销”破解行业两大核心痛点
从营销战略底层逻辑来看,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本质是对“时间型促销”的深度开发,巧妙解决了快消餐饮行业普遍面临的“非高峰时段客流疲软”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波动”两大痛点。从定价策略角度,其采用的“非对称折扣”极具科学性:未选择全品类降价,而是聚焦汉堡、鸡翅等高频消费单品,以“29.9元4块吮指原味鸡”“29.9元2份老北京鸡肉卷”等组合,形成“单品折扣超50%”的感知价值,既规避了全品类降价对品牌溢价的损伤,又通过“刚需单品+高折扣”的组合,精准击中消费者“薅羊毛”的心理阈值。
这种定价方式暗合营销学中的“锚定效应”——以日常售价为锚点,让周四的折扣价显得更具吸引力,同时通过“限时限量”(仅周四当天、部分单品售完即止)的规则,制造稀缺性,倒逼消费者及时决策,有效提升了非高峰日的坪效与客单价。
![]()
从“品牌输出”到“用户共创”的社交化转型
从传播链路来看,“疯狂星期四”构建了“品牌引导-用户共创-二次传播”的闭环,完美适配社交时代的传播特性。
早期肯德基仅通过门店海报、APP推送等自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而随着“疯狂星期四文学”的兴起,品牌迅速捕捉到这一UGC趋势,不仅官方账号下场转发趣味文案,还联合KOL创作“职场版”“校园版”“情感版”等主题内容,将促销信息包裹在故事化的文案中。
这种“内容轻量化+话题娱乐化”的传播方式,降低了用户传播门槛——消费者无需复杂创作,只需套用“开头铺垫故事+结尾转折求V50”的模板,就能生成个性化内容,既满足了社交分享的情感需求,又为活动带来自发式传播。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疯狂星期四”相关UGC内容中,用户原创占比超80%,其中“发疯文学”类内容的转发率是普通促销文案的3倍,这种“用户主动为品牌发声”的传播效果,是传统广告投放难以实现的。
品牌资产:从“促销活动”到“情感连接载体”的升级
从品牌资产积累角度,“疯狂星期四”早已超越单纯的促销活动,成为肯德基重要的品牌记忆点与情感连接点。
营销学中有“品牌触点”理论,即消费者通过不同场景与品牌产生的互动,都会影响品牌认知。
“疯狂星期四”通过每周固定的活动节奏,让消费者形成“周四=肯德基优惠”的条件反射,这种规律性的触点不仅强化了品牌在快餐品类的存在感,还通过“社交话题互动”增加了品牌的情感温度——当消费者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疯狂星期四”文案,或在群聊中参与“V50”玩笑时,实际上是在参与一场品牌主导的社交狂欢,这种“带有娱乐属性的消费行为”,让肯德基从“快餐提供商”转变为“社交话题载体”,进一步拉近了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
成功关键于行业借鉴:促销活动的“品牌化”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疯狂星期四”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肯德基对消费趋势的精准判断: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消费者既追求性价比,又渴望情感共鸣与社交认同,而“疯狂星期四”恰好兼顾了这两点——折扣满足性价比需求,“发疯文学”满足情感宣泄与社交需求。
同时,品牌对活动的持续优化(如根据季节推出限定单品、联动热门IP推出联名套餐),也避免了消费者审美疲劳,让这一活动历经7年仍保持活力。
而这一营销案例对整个行业的借鉴意义同样显著:对快消、餐饮等高频消费行业而言,无需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营销活动,反而可通过“小而美”的常态化活动,打造专属品牌记忆点,用规律性触点培养消费者习惯;在传播层面,应尊重并善用用户的创作欲,摒弃“品牌单向输出”的传统思维,通过轻量化内容模板降低用户参与门槛,让消费者从“营销受众”转变为“品牌传播者”;更重要的是,促销不应只聚焦短期销量,而需兼顾品牌资产积累——将促销活动与品牌调性、用户情感需求深度绑定,才能让活动突破“低价引流”的局限,成为品牌长期发展的助力,这也是“疯狂星期四”历经多年仍能持续焕发生机的核心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