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多地试点12年贯通培养、不分流,网友:未来趋势,学校名单被疯传

0
分享至

近日,“成都多所中小学将试点‘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培养,学生无需参加中考,直接升入本校高中”的消息在家长群疯传。

消息一出,引发家长热议:取消中考了?要不要赶紧买试点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孩子现在上的小学不在试点名单里,以后会不会吃亏?



成都市教育局官网相关政策解读显示,贯通式培养不是都取消中考,是不调整现行学制下,在试点学校探索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通过自愿报名、随机摇号的方式产生。

无独有偶,近期上海“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也引起一些猜测,其中包括“上海是否要取消中考”“初高中是不是要合并了”等。

后上海市教委发布权威解读,指出长周期贯通培养的实质是对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实现资源的贯通使用,并非取消中考。



这两场风波,不仅反映出家长对教育政策的高度关注,更折射出当下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复杂心态。

那么,十二年贯通制教育究竟是什么?它是否能成为缓解教育内卷的“良方”?不同群体对这一学制又有怎样的看法?



1

不是“免考升学”

而是“一体化培养”

提到十二年贯通制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可以直接上高中了。事实上,这是对十二年贯通学制的典型误解。

所谓十二年贯通制教育,是指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打破学段间的壁垒,让学生在12年的学习中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路径。

十二年贯通学制的核心不是“取消中考”,而是“优化培养过程”。

比如部分试点学校会在初中阶段渗透高中知识点,在高中阶段提前对接大学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段的学习节奏,而非所谓“跳过中考”。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贯通制教育并非新鲜事物。

在国外,德国的“文理中学”就是典型的贯通制学校,学生从小学高年级进入文理中学后,无需参加类似我国中考的升学考试,直接完成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最终通过“德国高考”(Abitur)申请大学。

美国的部分私立学校也采用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贯通制,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个性化培养。

这些学校的优势在于,能让学生避免因升学考试带来的短期应试压力,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但劣势也很明显——如果学生在中途发现不适应该学校的培养模式,转学或退出的成本较高,且部分贯通制学校的精英化倾向明显,可能会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国内,近年来也有部分地区试点贯通制教育,不过多以9年一贯制(小学+初中)为主,十二年贯通制仍处于探索阶段。

不过,国内试点的十二年贯通制教育也面临一些争议。一方面,部分家长担心“一体化培养”会让学生失去中考这一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目前部分贯通制学校的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拼接在一起,并未真正实现一体化,反而可能因为教学跨度太大、秩序松散等问题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2

家长焦虑分流,老师纠结教学

孩子期待减负

十二年贯通制教育的传言之所以能引发热议,本质上是因为它触碰了当下教育的痛点。

中考分流、学业内卷、节点焦虑……不同群体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这一学制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NO.1

家长:边期待减负,边焦虑分流

在社交平台上,家长们对十二年贯通制教育的讨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支持的家长认为,这一学制能让孩子“告别中考压力”,有更多时间探索兴趣爱好,来实现多元发展。更何况,也没人说一贯制学校出来的孩子成绩就一定不如别人。

准备明年摇滴水湖,比起刷题能考上大学,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多元化的孩子。



现存的几所一贯制学校,部分采取摇号制度,摇到入学资格的家长简直是“乐开花”。



就算一贯制之后,内卷上升到更高的学历层次,到时候孩子年龄也大了,心智更成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比现在十四五岁就被迫分流要好。

如果真的到了卷硕博的时候,孩子也大了,选择也多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了。



但反对的家长则更担心学校的进入门槛和教育质量。

中考虽然压力大,但也是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推行十二年贯通制,孩子小学入学的学校就决定了十几年的教育条件,这让不少家长担心:

学区房是不是又要炒起来了?入学机会能做到“公平”吗?



参考以前的新加坡,压力都给到小学,学区房更重要了。



还有家长担心学习动力问题

很多孩子本身自律性不强,如果知道不用参加中考,或者只需要相对简单的考核就能直升高中,肯定会放松学习,到时候高中知识跟不上,还是考不上好大学。

高考是选拔制的,选拔制对普通孩子来说说白了就是极限压榨潜力,这种贯穿制太轻松了,不实用。



感觉(一贯制就是)职校中专牌匾换高级中学几个字,其他资源还是固化的,最后也能高考,把难题抛给了高考。



更有家长陷入节点焦虑,按照现在的教育环境,十二年一贯制期间不卷,岂不是孩子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占位”?

甚至参考一些私立一贯制学校,更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层层考核,说是多阶段衔接直升,其实不仅孩子的压力一点没少,家长需要打通的人脉关系、打好的物质基础也少不了。

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占位。



从小托班开始抢名额,入园要考入小学也要考,而且这还是除了考试以外其他条件都搞好的基础上。



不过,也有些家长认为,十二年一贯制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打铁还须自身硬。

进入十二年一贯制也并不能“躺平”……打铁还须自身硬。



NO.2

老师:期待培养创新,纠结教学难度

对于十二年贯通制教育,虽然不少老师也期待这一学制能打破学段壁垒,让教学更具连贯性。但摆在眼前更大的问题,是担心教学难度和学生管理问题。

想要十二年贯通制的课程设计达到最优水准,需要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共同研发课程,这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协作能力要求很高。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看考试成绩,但十二年贯通制更注重综合素质,如何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如何衡量学生的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也是一个难题。



尤其是淡化内卷后的十二年贯通制下,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分层恐怕会更加明显,按照中考分流机制,许多学生在初中后就会进入职业教育阶段;

换到十二年贯通制,这部分学生也要进入高中,这让高中老师们感到压力很大。



不仅如此,有些老师认为,如果孩子在初中就读不进去书,通过贯通教育进入高中,也很可能是“再混三年”,不管是对老师和同学,还是对学生和家长,都不会产生正面影响。



学生组成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高考成绩。

十二年制下,生源看似变得更简单纯粹,几乎全部是由老师们看着长大的孩子们构成,但实际上没了考试的筛选,或者考试筛选标准变低,学生高考出来的一本率等指标是否会变化也未可知。



NO.3

孩子:期待减压,但害怕失去选择

相比于家长和老师的复杂想法,孩子们对十二年贯通制教育的态度更直接:期待“减负”,但也害怕“失去选择”。

成都市“取消中考”辟谣前,就有中学生发帖感叹,羡慕未来能赶上改革脚步,接受一体化教育的小学生们。

面对学习压力,孩子们态度十分明确,要是能人人都有高中上,那当然是好事一桩。



但也有学生担心,如此长的学制几乎贯穿了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期,这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一方面,多学段分学校就读,孩子们对新环境和新同学都有所期待,能够遇上良好氛围和知心朋友的可能性也更大。

我最喜欢的是初中阶段的同学和老师,要是照这个搞法(十二年一贯制),一开始抽到的是不太喜欢的那群人,那应该就不会留下太多美好的学生时代回忆。



要是考虑到极端情况,遇到校园霸凌,孩子们担心转学换环境的机会也会变得更渺茫。



除此之外,孩子们也对超长学制的退出难度提出了质疑。

如果小学就进入贯通制学校,万一后来发现不喜欢这所学校的教学风格,想转学是否会更难?如果能考上比前一阶段直升更好的学校,能接触到更优质的资源,是不是在十二年贯通制下,可能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孩子们现在能接触到的一贯制学校中,语言类学校占多数,需要长期培养的语言能力天然适应长学制教育,但如果中途发现不感兴趣,退出的沉没成本不容小觑。

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也是很有问题。



从各方态度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对十二年贯通制教育的看法都受制于现有教育体系,与节点焦虑紧密相关。

家长焦虑“中考分流”“政策变化”,老师焦虑“教学衔接”“生源分层”,孩子焦虑“学业压力”“未来选择”

3

贯通培养是趋势

但别让一贯制变成“一刀切”

“12年一贯制”、“9年一贯制”“3+2”中高职贯通,再到近年来逐步推进的“硕博贯通培养”,不难发现,贯通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也是对个性化、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追求。

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十二年贯通制,近年来多地还推行了“小学+初中”9年一贯制教育,旨在缓解“小升初”焦虑。

以杭州为例,截至2024年,杭州已有近50所9年一贯制学校,部分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明显减轻”,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且心理健康状况也更优。

在高等教育阶段,贯通培养的探索则更为深入。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逐步取消学术型硕士的统考招生,转而推行“硕博贯通培养”。

贯通培养的核心优势在于,能打破学段间的壁垒,减少学生在升学考试上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为学生提供更连贯、个性化的培养路径,有助于缓解学业内卷和节点焦虑。

不过,我们也需要警惕贯通培养可能带来的问题。一方面,过分追求一贯制可能导致学生选择不自由,可能存在退出机制不明确的难题。



另一方面,贯通培养还可能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优质的贯通制学校或项目,会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和师资,而普通学校或项目则面临生源流失、资源匮乏的困境。

推进贯通培养改革,需要把握好“度”,避免“一刀切”。

比如完善退出机制,保障学生的选择自由;学生通过摇号等政策与合理选拔的结合制度入学,避免资源集中的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完全躺平,为后续教学提供方便。

学校应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贯通培养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当然,社会也应建立更多元的评价体系,不再只以升学成绩衡量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通过某一项制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探索自我,让教育回归培养人的本质。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既减负又提质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我,实现价值,不再被内卷和焦虑裹挟前行。

参考资料:

[1]光明社教育家:取消中考?上海市教委回应

[2]光明社教育家:成都市教育局辟谣!

[3]新京报评论:十二年贯通式学校利于打破“节点焦虑”恶性循环 | 新京报专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湖南医生17分钟“桃色”事件:他们医术高超,造福患者更应被关注

湖南医生17分钟“桃色”事件:他们医术高超,造福患者更应被关注

汉史趣闻
2025-11-06 09:32:22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健身迷
2025-10-16 10:10:40
心情郁闷时就去瞅瞅李湘的评论区,我简直快要笑疯了。

心情郁闷时就去瞅瞅李湘的评论区,我简直快要笑疯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0-21 01:04:16
马科斯通告全球,菲律宾进入全国紧急状态,中国还会出手援助吗?

马科斯通告全球,菲律宾进入全国紧急状态,中国还会出手援助吗?

瞻史
2025-11-08 10:50:50
智力退回到3岁,浙江30岁小伙长期熬夜后中招……接连8例,全是年轻人!

智力退回到3岁,浙江30岁小伙长期熬夜后中招……接连8例,全是年轻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7 23:27:44
恒大前总裁夏海钧找到了!藏匿资产曝光,全球合计竟达600亿!

恒大前总裁夏海钧找到了!藏匿资产曝光,全球合计竟达600亿!

李砍柴
2025-08-22 17:26:32
火箭输马刺!乌度卡五大自杀,阿门崩盘,5将发挥却难救主!

火箭输马刺!乌度卡五大自杀,阿门崩盘,5将发挥却难救主!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08 11:12:15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 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 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 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 中国多久

梁讯
2025-11-06 10:09:04
邻居偷电遭报复,我调压至380V,电器全毁!

邻居偷电遭报复,我调压至380V,电器全毁!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08 02:42:42
台海红线作投名状?新西兰斐济试探北京底线,中方强硬交涉

台海红线作投名状?新西兰斐济试探北京底线,中方强硬交涉

王姐懒人家常菜
2025-11-08 12:57:33
苏丹法希尔陷落后屠城,医院460人惨遭死,卫星揭穿杀戮背后真相

苏丹法希尔陷落后屠城,医院460人惨遭死,卫星揭穿杀戮背后真相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8 13:44:09
侄子结婚没请我,我回家睡觉,晚上堂哥连打20个电话:没人结账了

侄子结婚没请我,我回家睡觉,晚上堂哥连打20个电话:没人结账了

船长与船1
2025-11-08 09:14:24
斯诺克赛程:希金斯德比迎战7冠王,手握2优势,会师吴宜泽冲冠?

斯诺克赛程:希金斯德比迎战7冠王,手握2优势,会师吴宜泽冲冠?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8 08:17:41
生涯5年全部无缘季后赛,匿名球探:三球天赋异禀但对篮球不认真

生涯5年全部无缘季后赛,匿名球探:三球天赋异禀但对篮球不认真

懂球帝
2025-11-08 13:05:03
江苏省各地2025年前3季度GDP成绩:苏州稳健,苏北城市成为新动力

江苏省各地2025年前3季度GDP成绩:苏州稳健,苏北城市成为新动力

Data居士
2025-11-08 10:29:04
社保最后五年有多关键?直接决定你退休金领2000还是5000!

社保最后五年有多关键?直接决定你退休金领2000还是5000!

慧眼看世界哈哈
2025-11-07 10:52:22
俄乌战场经验拿去偷猎?江西多人被刑拘!无人机坠箭直接打穿野鹿

俄乌战场经验拿去偷猎?江西多人被刑拘!无人机坠箭直接打穿野鹿

军武次位面
2025-11-07 14:54:29
天冷了,少吃猪肉多吃它,比鱼肉便宜,比牛羊肉鲜美,随手一炒

天冷了,少吃猪肉多吃它,比鱼肉便宜,比牛羊肉鲜美,随手一炒

阿龙美食记
2025-11-08 14:10:15
开打!联合国终于不再忍耐,维和部队对以色列开火,法军开第一枪

开打!联合国终于不再忍耐,维和部队对以色列开火,法军开第一枪

Ck的蜜糖
2025-11-06 10:48:53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君好伴读
2025-09-22 12:49:18
2025-11-08 15:08:49
新东方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1194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华罗庚杯小学数学竞赛题,会做的孩子寥寥无几

头条要闻

特朗普:南非对白人搞"屠杀" G20峰会美国不去了

头条要闻

特朗普:南非对白人搞"屠杀" G20峰会美国不去了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梁婷为辛芷蕾发声:没什么可质疑的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家居
游戏
手机

旅游要闻

做广东旅游“优质守护者”!七协会发出优质服务倡议

数码要闻

每周一部原创:苹果高管透露 2026 年 Apple TV 内容“轰炸”计划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死亡搁浅》发售6周年!小岛激动发一堆表情

手机要闻

IDC发Q3国内数据,vivo夺冠,苹果第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