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作为我国消化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年度学术盛会,本次大会汇聚近5000名消化临床专家与学者,围绕“大消化”主题,系统设置“学海无边际”、“时代最强音”、“缤纷万花筒”三大核心版块,探讨临床诊疗中的关键挑战,展示我国消化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全球患病率超过10%,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越加广泛地影响着公众的生活质量。在“缤纷万花筒”板块中,FD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新进展也成为重点专题,引发广泛关注。
民航总医院消化内科程建平教授,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认知及管理策略进行科普解读:
![]()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表现和诱发因素
程建平教授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典型表现包括:上腹胀、餐后早饱、嗳气频繁、饭后不适等,但检查往往没有显著异常。功能性消化不良并非器质性病变。他进一步指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饮食、长期熬夜、久坐、精神压力以及过量摄入酒精或咖啡等,均是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因素。
症状反复,根源何在?
“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程建平教授表示,症状反复发作的原因与胃肠动力不足、内脏高敏感及脑肠轴功能失调等发病机制相关。简单而言,胃的“伸展”和“推进”功能变慢,吃进去的食物排空延迟,加上情绪紧张或焦虑,胃就变得格外“敏感”。
程教授进一步解释道,脑肠轴作为调节胃肠道功能的重要通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工作压力大,或者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休息不好,都容易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作。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程建平教授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① 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日常工作或睡眠;
② 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食欲减退;
③ 出现黑便、便血、持续性腹痛等警示体征。
他强调,不应忽视长期存在的胃肠不适,通过规范的生活干预与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获得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活。
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管理并重
在治疗方面,首先应重视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放缓进食速度、控制食量至七分饱、餐后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保持规律作息并积极调节情绪、减轻压力。“若症状仍反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耐受性好的药物。”程教授补充。
1.2类创新中药为FD治疗提供新选择
本次大会,由青峰医药研发的“奥兰替®枳实总黄酮片”也引发关注。作为我国消化领域首个1.2类创新中药,提取自传统理气中药枳实的“天然胃肠动力药”,旨在通过多靶点机制改善胃肠动力,缓解餐后饱胀与早饱等症状。
其Ⅲ期临床试验报告显示:疗效方面,枳实总黄酮片与多潘立酮和安慰剂相比较,均具有显著优势。在停药4周后,枳实总黄酮片的效果显著优于多潘立酮,功能性消化不良四项症状(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灼烧感和上腹疼痛感)全部消失率提高了16.66%,在解决疾病复发方面展现出较好的疗效。
在安全性方面,枳实总黄酮片与安慰剂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所观察到的全部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耐受性良好,适合长期管理。
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将前沿研究成果导向临床实践与公众健康的桥梁。
通讯员陈静怡 潇湘晨报记者沈颢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