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孩子在跳绳,一次最多跳一个,然后需要整理绳子和腿很久才可以跳下一个,而且怎么说呢,这个动作一看就是很不协调的。
发帖家长说,一直觉得跳绳那不就是到一定年龄就自然会了,根本不用特意去教,就是伸手就来的事儿。可真等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跳绳居然是一件这么难的事情……
![]()
下面很多评论帮助她找原因。
有的说可能是小时候不会爬,直接走路了。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婴幼儿时期的爬行确实很重要,能让孩子的四肢得到充分锻炼,促进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动作技能打下基础。
还有的说可能是感统不太协调,需要多做一些感统训练。
如果感统失调,孩子就可能在动作协调、注意力集中等方面出现问题,学习跳绳自然也就会遇到阻碍。
也有的家长说,原来自己孩子也是这样,就每天坚持不断地练习,一天多练习几次,忽然有一天孩子就能跳10个20个了。
有网友质疑难道真的会有孩子不会跳绳吗?这确定不是摆拍吗?
直到有一天他经过一个跳绳辅导班。
透过窗户往里一看,里面居然有不少孩子在学习跳绳,而且很多孩子的情况和视频里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动作不协调,需要老师一点点纠正姿势、指导技巧。原来真的有这么多孩子不会跳绳,之前是想当然了,看来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和学习能力真的不一样。
![]()
这段关于跳绳的讨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更多人对 “生活技能学习” 的共鸣。
大家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在学习其他技能时遇到的困难。
除了跳绳,有人真诚地提问:“有没有人能教教我怎么骑自行车啊?还有电动车,我到现在都学不会,每次看到别人轻松地骑着车穿梭,都特别羡慕。”
这个网友说,自己在南方长大,就不会骑自行车,后来来北方上大学,学校里人都骑电动车,不管是去上课、去食堂还是去校外买东西,电动车都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可她不仅不会骑,还特别害怕尝试,每次看到同学骑着电动车呼啸而过,都只能默默走路,心里又着急又自卑。她真的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候就能轻松学会骑自行车,而且骑得那么溜,可自己却怎么都学不会呢?
在很多人看来,骑自行车是一项非常基础的生活技能,童年时期几乎都能轻松掌握,可对于一些缺乏学习机会或者身体协调性稍差的人来说,学习骑自行车却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
评论区还有人问“怎么转呼啦圈才能让它不往下掉”。
有人问 “打羽毛球的时候怎么才能准确接到球,而且能把球打回去”,还有人问 “踢毽子怎么才能让毽子一直不落地”。
这些在很多人看来 “不值一提” 的简单技能,却成了一部分人难以攻克的难题。
而那些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人,在看到这些提问后,纷纷表示 “原来还有人不会这些啊”“这些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吗,随便练练就能会了”。
![]()
有位网友留言说:“看了大家的评论,我突然觉得自己超级自信,羽毛球、呼啦圈、自行车这些技能,我基本上都会,而且都还挺熟练的,以前从来没觉得这些技能有多特别,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能轻松掌握这些技能,也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人评论还有20多岁的人不能吃正片的药,需要弄成粉,一整片的药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否则吞不下去。每次吃药都像经历一场‘战斗’。
看到这条评论,不少网友都表示 “难以理解”,在大家的认知里,吞药片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根本不应该成为难题。
可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因为生理或心理原因,无法顺利吞服整片药片。
从生理角度来说,可能是咽喉部结构比较特殊,或者吞咽功能稍弱;从心理角度来说,可能是小时候有过不愉快的吃药经历,导致对吞药片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形成了心理障碍。
我确实遇到过一个女生快30岁了还不能吃下完整地一片药。
![]()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身体条件、学习机会和心理状态都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在生活中,不要用自己的 “理所当然” 去评判别人的 “力不从心”。
对于那些在学习技能时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可以多给予一些鼓励和帮助。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学习和适应这个世界。
肯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有一天能够掌握想要学习的技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