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为荷兰政府接管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站台。面对外界质疑,他却表示这项干预“没有任何过错”,甚至称“这个决定非常明智”。这番话一出口,不仅在德国工业界掀起波澜,也让欧洲制造业的神经彻底绷紧。
要知道,就在这位德国官员发表言论的前几天,大众汽车工厂因芯片短缺几乎面临停工,宝马的损失也已突破10亿欧元。荷兰接管安世到底是“明智决策”,还是一场“政治豪赌”?欧洲政客口中的“安全”,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利益逻辑?
![]()
2019年,安世半导体身陷财务危机,中国企业闻泰科技以340亿元人民币完成收购。几年内,不仅注入资金,还带去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安世的芯片业务也随之迅速恢复,2024年营收高达147亿元人民币,为荷兰财政贡献了1.3亿欧元的税收。
更关键的是,这家芯片厂商的命脉并不在欧洲,而在中国东莞。超过70%的封装测试环节都在那里完成,超过一半的市场也在中国。安世的产品广泛应用于86%的欧洲制造企业、近一半的车企、95%的机械制造商、86%的医疗设备公司,甚至100%的航天项目。
![]()
从数据上看,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收购,而是中欧产业深度绑定的成果。2024年年末,美国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这成了一个转折点。
接着,2025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要求荷兰政府更换安世的中方CEO张学政,还推出所谓“50%穿透规则”,将闻泰持有超过一半股份的海外公司一并纳入管制。
9月29日,荷兰与德国、法国等九国在布鲁塞尔成立“欧洲半导体联盟”,第二天,荷兰政府就援引一条1952年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在全球共计30家公司的147亿元资产。
![]()
中方管理层被直接踢出董事会,99%的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从时间线看,荷兰的这次“果断出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多方协调和早期铺垫,甚至可以说是“按照美国节奏”一步步推进。
荷兰方面对外声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保障国家安全。但现实是,安世的核心技术和产能都在中国,荷兰掌握的只是“总部”这个空壳。
![]()
当德国官员在公开场合为荷兰站台的同时,德国本土产业已经彻底被拖入了供应链危机。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芯片库存只够维持三周,宝马在10月份的损失超过10亿欧元,16家欧洲车企联名发出警告,称若供应断裂,可能引发三个月以上的停产潮。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在10月16日发出声明,呼吁欧盟尽快解决安世芯片供应问题。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中国子公司生产的功率MOSFET、二极管等关键元器件实施出口管制。
![]()
10月9日,中国又将包括钬、铥在内的重稀土元素纳入出口配额管理。这些材料是半导体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全球85%以上的供应都来自中国。
荷兰手里的“总部控制权”瞬间变成了“摆设”。他们抢到的,只是一把没有子弹的枪。10月17日,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拒绝执行荷兰总部指令,员工薪资由中国公司直接发放。10月18日,公司停止使用美元结算,全面改用人民币,并启用CIPS跨境支付系统。
![]()
东莞工厂的订单交付率很快回升至95%以上,基本恢复正常运转。而另一边,掌握“总部”的荷兰却陷入了供应瘫痪。23家荷兰本土为安世提供原材料的中小企业10月订单量骤降60%,供应商协会紧急请愿,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合作。
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亲自致电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愿意就安世问题展开“建设性沟通”。这场产业博弈的背后,是一场典型的“政治优先”思维在主导经济决策。德国经济部长舒尔茨的表态正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
他没有看到德国工人面临失业的现实,也没有考虑汽车工厂因为缺芯而停摆的后果,只是站在“安全”的立场上,为荷兰的行为提供政治支持。可安世的芯片不是核武器,不是导弹,而是一颗颗嵌入欧洲汽车、医疗设备和工业机床中的基础元件。
这些芯片要通过长期认证,临时更换几乎不可能完成。欧洲政界在效仿美国对阿尔斯通的做法,试图通过法律与政策手段掌控关键企业,但忽视了一个现实:中国已不是当年的法国。
![]()
当年美国强拆阿尔斯通,法国政府除了抗议一句外,什么都没做。如今中国的反制不仅迅速精准,而且切中要害。从出口管制到稀土配额,从SWIFT退出到人民币结算,中国在几天之内就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欧洲本想通过“芯片法案”重塑供应链,短期内却连现有的链条都维持不住。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计划于10月26日访华,讨论稀土和安世问题,却临时取消行程。德国外交部称“未能安排足够会谈”,但事实上,这正是中方对其立场表达不满的信号。
![]()
在这场争端中,欧洲的“去风险”战略似乎正在变成“制造风险”。他们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却忘了自己的命脉早已与中国深度捆绑。
飞利浦、壳牌、奔驰、宝马……无一不与中国市场息息相关。而中国的产业链已经具备从设计、生产、封装到交付的完整闭环能力。在中欧关系的十字路口,欧洲政客选择了站在美国一边,却没想好如何收场。安世事件不是一个孤立个案,而是未来十年中欧产业关系的缩影。
![]()
如果政客们把地缘政治凌驾于市场规则之上,那么一场产业“内伤”就难以避免。欧洲企业需要的是稳定的供应链,不是“政治正确”的空头支票。这一次,不是中国企业被动挨打,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不仅能生产芯片,也能保护自己的产业利益。
政客可以喊口号,但产业链不会说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中,中国赢得了主动权,而欧洲则需要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明智”?
![]()
从安世事件中可以看出,现如今的中国不仅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更有强大的反制能力。欧洲若继续将地缘政治干预经济事务,只会让自己的工业体系陷入更大的不确定中。现实已经说明,靠“安全”口号换不来芯片,更换不来产业的未来。
信息来源:
[1]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外部指示 观察者网
[2]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环球时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