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迎合特朗普对中企使出昏招,不料遭中方精准反制反陷绝境,落得个满盘皆输。
荷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对中资控股企业安世半导体出手,掀起了一场足以让全球汽车供应链颤抖的大地震。这着实让美欧日的车企们无一幸免,他们的反应就像爆发的流感一样,迅速且不可收拾。
![]()
【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
9月底,美国得意洋洋地推出“50%穿透规则”,紧跟着,荷兰也“上道”了——以“国家安全”和“治理缺陷”为由,把安世半导体的资产给冻结了,还顺便把中方的CEO职务暂停,将股权丢给第三方托管。
乍一看,荷兰政府这波操作有点像是线上买卖里的惊天神反转,但稍微动脑子想想,这压根儿就不是荷兰独立自主拍板的结果,而是美国在背后施压。
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荷兰不仅不承认受到美国的威胁,其经济事务部大臣居然还反过来指责中方“混淆视听”。
外国网友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有人直接讥讽荷兰政府“明目张胆的掠夺”。甚至有人怒怼美国,说他们这招数就是在推动整个欧洲,走向“经济自毁”的道路。
![]()
【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
而中国方面的反应既迅速又精准。在荷兰采取行动后仅三天,中国利剑出鞘,安世半导体的大门在欧洲市场前一声巨响,宣布停止出口芯片。这就像是一记重拳直击欧洲汽车制造业的面门。
据统计,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产能占有70%,而现在这些工厂已经停止为欧洲输出芯片,直接把依赖这些芯片呼吸的欧洲车企打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全球汽车制造业随即陷入一片混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紧急发布预警,称其成员企业已收到供货中断通知,部分车型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现有芯片库存仅能维持数周,而寻找替代供应商则需要数月时间。大众汽车公开表示,部分车型的芯片储备可能在下周耗尽;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虽暂未停产,但均已承认供应链受到冲击。
![]()
【美欧日车企无一幸免】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车企同样未能幸免。通用汽车CEO玛丽·芭拉坦言生产可能受到影响,公司已成立特别应对小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则敦促各方尽快寻求解决方案,警告称供应链中断最早可能在下个月波及北美生产基地。
日本的车企们,同样被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逼得措手不及。本田正在评估潜在影响,尽管当前生产未受干扰,但局势若再无进展,恐怕很快会步入其他受影响企业的不归路。
这场危机的特殊性在于,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虽然多是价格低廉的基础芯片,但其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元件。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指出,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可能超出汽车产业,逐步蔓延至咖啡机、洗衣机和电视机等领域。更有专家将安世芯片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类比为“北溪”管道对化工行业的关键意义。
![]()
【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
可能是中国这反击来得太猛烈,荷兰政府态度立刻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起初的“硬气”变成现在的“求和”。他们提出设立一个“技术投资透明度对话机制”,试图给中方画个“大饼”,让中方能提前了解荷兰的审查标准。
说白了,就是想一边肆无忌惮地对中国资产动手,一边又不想吃中方的反制苦果。然而,中国对这种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更令荷兰处境雪上加霜的是,中国同期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加剧了荷兰半导体产业的困境。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产能集中在中国,这对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生产构成直接威胁。
如果无法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阿斯麦的光刻机生产将面临停滞风险,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
【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危机的连锁效应持续扩散。韩国SK海力士已宣布暂停对荷兰工厂价值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显示出国际资本对荷兰投资环境的担忧。
欧洲人纷纷指责荷兰的鲁莽决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现在向中国道歉,希望找到一个不显得愚蠢的解决方案。但太晚了。”
这次荷兰正所谓“偷鸡不成蚀把米”,实在是一次反面教材的绝佳示例。而中国通过此次精准反制向世界表明,我们不仅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技术实力,更具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