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往期优秀营销数字化案例
来源:数据新视野 ID:gh_e132e81ab186 作者:数据新视野
···编者按···
当今库存管理早已超越简单的“进销存”范畴,迈向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但许多管理者仍停留在宏观的“总库存周转率”层面,这种“平均值”思维极易掩盖具体SKU(库存单位)的健康真相,导致决策偏差。
文章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三大关键指标的联动关系:总库存周转率是综合“体检报告”,单SKU周转率用于精准定位“明星”与“包袱”产品,而动销率则揭示了库存结构健康与否,是提升总效率的关键天花板。其核心逻辑在于,必须首先清理无效库存、提高动销率,将沉淀资金解放出来,才能为高效周转创造可能。
文章并非空谈理论,而是清晰地展现了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如BI系统)将这一理念落地。从数据提取、可视化分析到建立预警机制,数字化能力使得对海量SKU进行定期监控、精准分类和主动管理成为可能,从而构建起一个“监控-诊断-行动-评估”的持续优化闭环。
对于寻求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而言,这种将管理逻辑与数字工具深度融合的思路,为提升供应链韧性、加速资金流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路径。
···正文···
我发现身边一些供应链的老板在说到库存时,总喜欢说“库存周转率”,一旦这个数据高了或者低了,就只会说继续保存或者再加把劲。
要是你追问:是因为哪些产品把这个数据提高,哪些产品在拖后腿?单个产品的SKU周转率是多少?他们就不一定能答上来了。
退一步来说,我发现很多人会把总库存周转率当成单SKU周转率,这样是很容易出现决策偏差的。
库存管理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支撑起尽可能大的销售额,让钱快速流动起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科学地衡量库存的健康状况,而不是凭感觉瞎猜呢?接下来,我们就深入聊聊几个关键的指标。
![]()
核心指标一:总库存周转率
我们先从宏观视角开始,总库存周转率,就像一份年度体检报告,它能清晰地反映出你整个库存系统的综合效率。
简单来说,它衡量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你的平均库存被完整卖出多少次。
那么怎么看整个库存系统的综合效率?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BI看板图,根据图表,能直观地看到关于库存的多个关键数据,能帮你进行库存分析,从而优化调整决策。
![]()
公式就是:总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平均库存金额
举个例子:
假设你的小店,一年下来所有卖出去的商品,其总进价成本是120万元。在这一年里,你的库存金额平均算下来是30万元。那么,你的总库存周转率就是:120万÷30万=4次。这意味着,你的库存资金在一年内循环了4个来回。
那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说白了,在保证不缺货的前提下,这个数值自然是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你的商品畅销,资金回笼速度快,利用效率高。反之,如果周转率只有1次,就等于你的资金被库存占压了整整一年,这期间产生的仓储、损耗以及机会成本,会悄悄吃掉你的利润。
![]()
说到这里,你很可能会问:如果总周转率不理想,我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引出了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的第二个层面。
![]()
核心指标二:单SKU周转率
总周转率是一个平均值,而平均值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掩盖真相。要想真正改善库存,我们必须把目光聚焦到每一个具体的商品上,也就是每一个SKU(可以理解为唯一单品,如某款衣服的灰色S码)。
单SKU周转率,就是针对某个特定商品计算的周转速度。可以看它在一定时期内卖出了多少数量,平均库存数量又是多少。
分析这个数据有什么用? 它的巨大价值在于,能帮你把商品进行精准分类:
1.高周转率SKU:这些是你的明星产品,是销售的中流砥柱。对于它们,库存策略的核心是保障供应,严防缺货,并且需要设定安全库存,紧密跟踪销售趋势,及时补货。
2.低周转率SKU:这些就是占用资金的“包袱”。你需要深入分析它滞销的原因:是定价问题、款式问题,还是单纯采购过量?
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就能一眼看出,是谁在拉高你的效率,又是谁在背后拖后腿。你懂我意思吗?只有精确到每一个SKU,你的优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分析完单个SKU的表现,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浮现了:在你的所有商品中,到底有多少比例是真正在贡献销售的?这就要提到第三个关键指标。
![]()
核心指标三:动销率
现在,我们已经能识别出哪些SKU卖得快,哪些卖得慢了。那么,下一个关键问题是:你的店铺里,有多少SKU是压根不动的“僵尸”SKU?这就引入了动销率的概念。
动销率= (有销售的SKU数量÷总SKU数量)×100%
它不关心每个SKU卖了多少,只关心在统计期内,这个SKU有没有开张。比如,你店里总共有500个SKU,在过去一个月里,有400个SKU至少卖出过1件,那么动销率就是 (400÷500)×100% = 80%。
![]()
这个指标揭示了什么?
动销率高(例如 > 80%):说明你的产品组合比较健康,大部分商品都获得了市场认可,你的库存结构相对合理。
动销率低(例如 < 50%):这是一个强烈的警报!它意味着你铺开的货品中,有一大半都是无效的陈列,形成了“SKU泡沫”。仓库看起来满满当当,实则都是无法产生效益的死水。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感觉:仓库里塞满了货,可能打的没几个?这就是低动销率的典型表现。无效SKU不仅占压了大量资金和宝贵的仓储空间,还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
![]()
联动分析:动销率是如何拖累总周转率的?
现在,我们把这三个指标串联起来,逻辑链条就非常清晰了。
动销率实际上为你总库存周转率设定了天花板。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假设你的总库存资金是100万元。
情景A(高动销率):这100万资金分布在100个活跃的SKU上。这意味着几乎全部资金都在参与周转,总周转率自然有潜力达到很高。
情景B(低动销率):同样100万资金,却分散在500个SKU上,其中只有100个是动的。这意味着,你只有20万元(20%)的活跃资金在循环,另外80万元(80%)则完全沉淀在那里,一动不动。那20万就算转得再快,也会被80万的“死库存”严重稀释,最终的总周转率怎么可能高得起来?
所以,我一直强调,提升库存效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去优化畅销品,而是要先清理滞销品,果断提高动销率。 把沉淀的资金解放出来,用于支持畅销品,整体效率才能提升。
![]()
理论清晰之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我们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
实战指南:怎么用BI优化库存?
第一步:定期提取数据
每月或每季度末,从系统导出所有SKU的数据,至少包括:期初库存、期末库存、期间销售量。
第二步:构建SKU分析图例
1、对于拖后腿的SKU
我们可以在BI里设置筛选条件为“库存成本占比 Top 20% 周转率 < 1”的看版图:
![]()
2、对于贡献度高的SKU
我们可以在BI里设置筛选条件为“ GMV Top 20% 周转率>2 ”的看版图:
![]()
3、设置动销分层
把SKU根据“周转率”进行分层,可以靠BI自动更新每月数据:
![]()
4、建立库存预警机制
比如看哪些SKU长期周转率过低:
![]()
第三步:采取针对性行动
1.清理滞销产品:这是最紧迫的任务,目标是“止血”和释放现金流。不要犹豫,通过打折、捆绑、甚至报废等方式尽快处理。
2.优化长尾产品:这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你需要思考:
a.能否缩减SKU数量? 比如,一款T恤有10个颜色,其中3个颜色动销极慢。下次订货时,能否果断砍掉这3个颜色?这样,总SKU数下降,动销率上升,而总销售额可能不受影响,因为需求集中到了畅销颜色上。
b.能否降低库存深度? 对于这些卖得慢但需保留的SKU,是否库存量设得太高?能否将库存从10件减至3-5件?用最小库存满足零星需求,大幅减少资金占用。
3.巩固明星产品:基于数据分析,精细化预测需求,确保供应链稳定。
4.严格评审新品引入:建立新品试销机制,用数据证明其潜力后,再决定是否大规模铺货,从源头上控制无效SKU的产生。
![]()
总结
总而言之,优秀的库存管理不是一个一次性项目,而是一个基于数据的、持续的优化循环:定期监控、深入诊断、果断行动、再次评估效果。
其实,管好库存,就是管好你的现金流,这是生意稳健发展的基石。你说是不是这样?
点击下方关键字,查看原创热文
行业案例:| | | | | | |
业务场景:| | | | | | | | | | |
系统应用:| | | | | |
数智科普:| |
![]()
米多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顶层设计(营销数字化蓝图/架构/体系等)、系统规划(一物一码/智能营销/渠道管理)及运营落地(扫码发红包/一元换购/五码合一等)提供服务,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