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的无人机正将舟山海鲜通过低空航线冷链送达金山,武汉阳逻港的无人集卡在 5G 与北斗技术支撑下实现 “下船即上车”,瑞士的街道上已悄然出现中国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车队——2025 年的交通运输行业,正以 “陆海空全空间智能升级” 的姿态,书写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答卷。
![]()
这种发展态势对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驾驭智能调度、交通建模等新技术,又要有国际视野,能适应跨境交通协同的需求,而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交通运输(合作办学)专业,正是为培养这类高端人才量身打造的优质平台。
![]()
作为国内最早设立交通运输学科的高校,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是积淀深厚的王牌专业,常年位列全国第一,而合作方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被誉为 “欧洲的麻省理工”,其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连续多年位列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三。两校的强强联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整合了在智慧交通、人工智能、运输规划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构建起教学与科研深度协同的国际化培养体系,这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学习到科研实践的世界一流平台。作为北京地区首个获教育部批准的交通运输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招收 60 名学生,正规性与稀缺性兼备。
![]()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系统化的育人设计上。师资方面,核心课程由中荷两校教师联合授课,三分之一以上课程由荷方资深专家执教,这种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让教学既能扎根国内行业实际,又能同步国际前沿动态。课程设置更是精准对接 “交通 + 智能” 的行业趋势,涵盖铁路与道路交通两大方向,从运输组织到智能调度,再到交通系统建模,每一处都紧扣重大工程对人才的需求。考虑到国际化教学的适配性,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但前两年会配备中方教师同步辅导,帮助学生平稳实现语言与知识的双重过渡,为后续发展筑牢基础。
扎实的培养体系最终转化为亮眼的育人成果。毕业生中约 41% 能升入 QS 世界前 50 名高校深造,16% 进入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学府,其余则投身铁路集团、国际咨询公司等优质单位,在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企业运营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这一成果精准呼应了行业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印证了项目培养模式的成功。
对于有志于投身交通强国建设的学子而言,这个专业既提供了扎根中国交通实践的土壤,又打开了瞭望世界交通发展的窗口。在这里习得的专业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和创新思维,将成为应对行业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在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时代使命中实现自身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