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奇妙,黄庭坚绝对不会料到,他与第二任妻子谢氏的姻缘,竟是因为他的诗。
彼时,他任职北京国子监教授,教书之余,为了提高诗歌艺术技巧,与志趣相投的学子结诗社,开展诗歌的创作和讨论。
而且,他还与邻近的两位司户参军晁补之和廖正一结为诗友,三人诗作往来,砥砺唱和,堪称诗坛盛事。
熙宁初年,谢景初因反对新法,被弹劾罢官,闲居南阳,有一日读罢黄庭坚的诗作,揽卷叹曰“吾得婿如是足矣!”
谢景初,字师厚,号今是翁,兵部员外郎谢绛长子,博学多才,尤长于诗,欧阳修、梅尧臣等对他都极为推崇。
能够得到诗坛前辈的认可,黄庭坚自是满心欢喜,遂亲自到南阳登门求娶谢家之女。
熙宁七年(1074年),29岁的黄庭坚与20岁的谢氏女完婚,因诗得妻,可谓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有了这层姻亲关系,黄庭坚与谢景初交往愈发密切,诗和往来,酬唱赠答,岳父的奇崛句法,对其山谷体的形成影响深远。
元丰元年(1078),谢景初卧病家乡邓州,闲暇时创作了多首诗歌,黄庭坚也一一唱和,《和师厚接花》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五律,从日常琐事入笔,由接花技巧写到人生哲理,语言凝练,结构严谨,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
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
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宋 黄庭坚《和师厚接花》
赏析:
黄庭坚这首诗,笔触细腻,通俗易懂,不仅洋溢着对谢景初人品技艺的赞美之情,更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
首联赞岳父高超的嫁接技艺,称这是得自内心的领悟与把握,接花之时仿佛有神灵相助般得心应手。
生动地展现出接花者技艺的娴熟与精妙,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接花时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状态。
谢景初性情刚直,重尚气节,为政勤勉,颇有政声,为吴越“四贤”之一,他遇事明锐,勇于敢为,多次上疏直陈时弊。
被罢职后,他也没有因丢官而心有戚戚,依旧悠然自得,除了在家闭门读书,还在郊外修筑了一间小房子,供偶尔郊游休息之用。
所以,黄庭坚赞岳父游刃有余地接花技术,也是从侧面赞誉其实宠辱不惊悲喜不乱的淡泊从容。
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
颔联通过花木生长地(穰县)与花朵呈现出的艳丽色彩(如洛阳春日般)的对比,突出了接花技艺的高起。
花木的根株虽然深扎在穰县(今河南邓州)的土壤里,花朵却能绽放出如同洛阳春日般娇艳的色彩。
作此诗时,谢景初在家乡邓州养病,虽然仕途不顺,年老体衰,但他并没有颓废不振。
“移根异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花”,与其说黄庭坚这是慰勉岳父,还不如说这是赞誉其矢志不渝的忠贞。
既然谢景初能凭一双巧手,让平凡的根株绽放出非凡的美丽,那么,他虽处乡野,自然也能永葆高洁的情操。
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颈联宕开一笔,由赞美谢景初高深的技艺,感悟到人才培养的道理,出身和起点并不能决定未来,而是得益于良师的指引和点拨。
雍也即冉雍,字仲弓,仲由,字子路,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前者出身贫寒,以耕作为生,后者早年也是地位低下,粗鄙之人。
但他们都受教于孔子,在孔子的教诲下,努力提升学问与品德,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从而实现了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
谢景初文采斐然,幼时就被欧阳修和梅尧臣赞为神童,黄庭坚成为其女婿后,与其诗和往来,更是受益匪浅,作诗的技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就像冉雍和子路从平凡走向卓越一样,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力,而通过良师的点拨指引,自会得到快速地提升和突破,就像高超的接花技艺那般。
![]()
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
尾联点明诗歌的主旨,那从技艺的初步掌握到达到高深的境界,关键就在于那如同匠人挥动斧头般精准巧妙的一下。
“升堂与入室”都是指境界层次的提升,“挥斤”就是挥动斧头,此联强调关键步骤对技艺提升的重要性,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谢景初炉火纯青的嫁接技艺能化腐朽为神奇,而良师的指引点拨亦能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从而更上一层楼,达到更深的境界。
就像齐己得到郑谷点拨,写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那样惊艳的诗句,韩愈为贾岛改“推”为“敲”清幽之景立现那般。
古人说,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贾岛和齐己在关键时刻,都幸运地遇到了他们的“一字师”,从而令其诗脍炙人口,经久流传。
向左向右,向前向后,人生难免迷茫,但若在关键的拐角(只在一挥斤),能抓住时机,得到指引,自然少走弯路。
黄庭坚此诗借赞美岳父精堪的嫁接技艺,表达对长辈的敬重之情,亦暗含对人才培养与境界提升的思考,语言简洁凝练,极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黄庭坚诗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