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那会儿,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人签了字,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但对美国人来说,这可不是签个字就完事儿的,怎么收拾这个把半个地球都点着了的对手,让它以后再也别想搞事,这才是头等大事,所以,限制日本的军事发展,就成了美国人战后对付日本最核心的一招。
![]()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因为心里那道坎过不去,就是珍珠港那一下,捅得太狠了,1941年那个早上,罗斯福都说是“国耻日”,整个美国都懵了,港口里的战舰烧着,两千多个美国兵就这么没了,这种不宣而战的背后一刀,直接把美国人打醒了,让他们看明白一件事,一个没人管、到处惹事的日本,对自己家门口的威胁有多大。
后来太平洋上打得更惨,简直就是拿人命在填,从瓜岛的林子里到硫磺岛的沙滩上,再到冲绳那场“铁雨”,美军往前拱一步,就得倒下一大片人,日本兵那种“武士道”劲头,特别是“神风特攻队”那种不要命的玩法,给美国大兵的心理冲击太大了,美国人算是看透了,日本那套战争机器不光是家伙硬,背后那套军国主义思想,动员起来简直是毁天灭地,所以打完仗第一件事,必须把这台机器给它砸个稀巴烂。
来干这活儿的就是麦克阿瑟,那个五星上将,一到日本就大刀阔斧地干,头一个目标就是“非军事化”,旧日本的陆军海军全解散,几百万当兵的都赶回家,什么参谋本部、军令部这些指挥机构,统统都给废了,造武器的工厂,要么拆要么改成民用,还把东条英机那些甲级战犯拉到法庭上审,就是要从根子上把军国主义那套东西给刨干净。
可光拆东西不管用啊,麦克阿瑟他们心里门儿清,脑子里的东西比手里的枪更麻烦,他们觉得日本之所以到处打仗,根子就在明治宪法,天皇权力太大,军队能绑架政府,所以必须从制度上堵死这条路,一部新宪法就这么被安排上了,美国专家牵头搞出来的,就是后来的“和平宪法”,1947年就开始用了。
这部宪法的精髓,就是第九条,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永远放弃战争”,不光是放弃,连“武力威胁”都不行,更绝的是第二款,“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几句话就像个紧箍咒,直接从法律上把日本发展军队、发动战争的权力给没收了,画了条死线。
这套拳打下来,效果确实好,旧军阀没了,财阀也散了,日本社会开始搞民主改革,美国人眼看就要把一个好战的国家改成一个和平的西式小弟了,结果国际形势一变,冷战的铁幕拉下来了,苏联在东欧那边搞扩张,中国这边局势也变了,美国人一回头,发现自己在远东需要一个靠得住的盟友,来挡住那片红色的浪潮。
1950年朝鲜战争一打,事情全变了,美军主力都调到朝鲜半岛去了,日本本土的防务一下就空了,华盛顿那帮人开始坐不住了,一个手无寸铁的日本,在冷战最前线,不光是个累赘,还容易挨打,于是美国的政策又开始拐弯了,麦克阿瑟下令,搞了个七万五千人的“警察预备队”,名义上是警察,维持治安,实际上发的都是美式装备,训练也全是按军队那套来的。
这支“警察预备队”,就是今天日本自卫队的老祖宗,美国人的态度从“彻底不让你有军队”变成了“可以有,但得听我的”,这种“再武装”控制得特别严,美国人根本不是想让日本恢复成一个能自己说了算、到处打仗的军队,而是要把日本变成自己全球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一个能帮忙分担点防务压力、提供后勤基地,但又绝对听话的“小兄弟”。
为了把这事儿定死,美国人又给上了一道更结实的锁,就是那个**《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签的,核心内容就是,我美国负责保护你日本的安全,作为交换,我可以在你日本随便建军事基地,说白了,就是用美国的“核保护伞”罩着你,让你的防卫力量永远只能当配角,日本自卫队发展多大规模,用什么武器,怎么打,都得在美国画的圈圈里。
就这么一套“和平宪法”加“安保条约”的双重锁链,美国人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一方面,宪法第九条在法律上捆着日本,不让它变成“正常国家”,也算是给二战时被日本欺负过的亚洲邻居们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安保条约又把日本死死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让日本成了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前哨站,日本的国防等于“外包”给了美国,自己就能一门心思搞经济了。
这种安排还真带来了点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所谓的“和平红利”,因为国防开销一直被压在GDP的百分之一左右,日本就能把大把的钱和人才都砸到经济建设和技术研发上,这才有了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奇迹,从某种角度看,正是美国强加的军事限制,歪打正着地帮日本经济飞了起来,但这个代价就是国家主权不完整,外交和军事上,总也甩不掉美国的影子。
直到今天,日本国内还在为宪法第九条吵个没完,总有些政治人物想修改宪法,让日本有个正经军队,当个“正常国家”,可二战的历史教训,还有美国人精心搭起来的战后东亚秩序,是他们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大山,美国对日本军事的限制,一开始是因为打仗打怕了,后来又因为冷战的需要做了调整,最后就变成了这么一套又限制又利用的复杂控制系统,这套系统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七十多年的东亚格局,到现在还在起作用。
![]()
参考文献:
- [美] 约翰·W·道尔,《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胡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 [日] 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张承志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
- [美] 肯尼思·B·派尔,《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寻求“正常国家”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