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的孙大爷,最怕跑医院。可60岁那年,他越来越难以忽视身体“给的信号”。本来生活自律,膳食清淡,却总觉腹里发胀、去厕所次数变多,偶尔还有点点血迹。孙大爷起初没当回事,以为就是肠胃炎发作。
可时间一长,他发现肚子疼得频繁了,人也瘦了一圈,家人再三劝说下,他才带着疑问去了医院。医生的一句“您幸亏来得早”,让孙大爷后背一凉,也让全家人格外庆幸。
肠癌,真的只靠“便血”警告你吗?为什么有些小毛病,偏偏最容易被拖延、忽视?
![]()
肠癌早期的危险,常常“披着普通肠胃病的外衣”,很多中老年人因此拖延了最佳治疗时机。肠癌的3个早期症状,绝不只有“便血”,能第一时间察觉并重视这些变化的人,的确很幸运。接下来,我们一起揭秘那些容易忽略的“救命信号”。
许多人对便血极为警觉,却对排便习惯的细微改变视而不见。实际临床中,早期肠癌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排便开始“不守常规”:一段时间拉肚子,突然又变成便秘;有时候形状变细、变稀,甚至一天需要上多次厕所。这往往被认为是肠炎、消化不良等“小病”。
但权威数据显示,大约70%的肠癌早期患者有过排便习惯的突然变化,尤其是连续2周以上异常,如腹泻和便秘交替、粪便带黏液等。原因在于肿瘤逐步堵塞或刺激肠道,影响了原本规律的运动。
![]()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了上述情况,特别是平时规律突然打破、无明显饮食和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一定要引起重视。对于40岁以上,或有家族肠癌史的人群,及早做一次肠镜检查,往往能够显著提升早诊率和治愈率。
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都会遇过便血。当血便出现时,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痔疮又犯了”。
便血其实是肠癌的重要警示信号。它表现多变,可以是鲜红色、黏液血便,甚至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与痔疮不同,肠癌导致的便血往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其他不适症状,且症状呈现加重趋势。
数据显示,50%以上的肠癌患者在初诊时有便血,尤其直肠癌人群更为多见。如果你发现自己(或父母长辈)有无缘由的便血,且用药后无明显好转,合并有腹部不适或消瘦,务必警觉。
拿不准是“痔疮”还是别的疾病,建议直接到医院做个便隐血实验或肠镜排查,早期发现,肠癌的根治率超过90%,慢一步,结局天差地别。
腹痛与腹部不适:让你“瘦得莫名其妙”的黑手
别忽视反复的腹痛,尤其是进食后、排便前肚子不适、隐隐作痛、腹胀这些“小毛病”。有些人还会逐渐出现食欲减退、甚至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临床追踪发现,超过65%的早期肠癌患者在发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往往表现为钝痛、胀痛,有时还会影响正常生活。
因为肠道被肿瘤堵塞或局部发生炎症,导致上述“异常信号”。这类腹痛通常和急性肠炎不同,不是突发高热剧痛,而是隐隐作痛、慢性加重,甚至午后、夜间加重,或者饭后症状更明显。
如果你发现出现持续的腹部隐痛,合并消瘦、食欲减退,千万别再拖延疗程。
![]()
发现上述“早期三大信号”时,及时就诊筛查极为关键。建议40岁以上,尤其有肠癌家族史、生活习惯不规律(久坐、缺运动、高脂低纤饮食)、吸烟饮酒的人,每2-3年做一次肠镜体检。对于有肠道不适或家中曾有肠癌病史的人群,更要提前做到早筛早治。
除此之外,日常还要养成高纤维饮食、多喝水、适度运动的健康习惯,减少红肉、腌制及熏烤类食物的摄入,积极戒烟限酒,这些都能帮你大幅降低肠癌发病风险。遇到上述症状切不可心存侥幸,应该主动就医排查,让危险止步于早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