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会被淘汰。
最近这段时间,我特别深地感受到一个趋势。无论是我和粉丝聊天,还是给社群伙伴做优势分析,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其实在无意识地被一个观念卡住——他们太相信“专家思维”了。
好多人跟我说,自己明明在专业领域干了十几年,有经验、有理论、有案例,结果一做内容,一写文章,一拍视频,没人看。评论区冷冷清清,播放量上不去,自己还特别纳闷:我讲的明明很有道理啊,为什么没人听?其实很简单,因为你说的那些,别人听不懂,也不想听。专家没错,错的是时代已经变了。过去我们信权威、信专业,现在大家信的是“能懂我”。
你想啊,专家习惯讲结论、讲逻辑、讲体系,但普通人想的是:“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过去专家说一句话,别人就会记下来,现在专家说一百句正确的,别人也可能一句都不记得。因为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的东西太多了,唯一稀缺的是“被理解”。我后来慢慢意识到,很多人不是没能力,而是还没转过那个弯——他们还在用“证明自己懂”的方式在表达。问题是,这个时代不缺懂的人,缺的是“懂人”的人。
我自己过去在媒体的时候,也有过这种错觉。我那时候写财经稿子、做深度分析,数据精确、逻辑严谨,但反馈总是很冷。我以为是大家不懂财经,后来才发现,是我没让他们懂。普通人不想听我证明什么,他们只想知道“这件事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在乎它”。当我开始用更生活化的语言去讲同样的事,比如“为什么你感觉钱越来越难花出去”,那种“啪”一下的共鸣感就来了。大家在评论区说,“你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那一刻我才明白,在内容世界里,“共鸣”远比“正确”更重要。
为什么越专业的人,越容易做不起来?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因为他们太忙着讲知识,而忘了讲人。你去看现在那些能把内容做起来的人,无论是写作、播客还是短视频,他们讲的都不是“道理”,而是“感受”。
他们不告诉你“怎么做”,而是让你在听他们的时候,突然明白“原来我不是一个人”。今天的受众早就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人了,他们是想要“被看见”的人。专家输出的是认知,但用户要的是情绪。专家想赢得尊重,而普通人想被理解。这两者之间,隔着一整代人的沟通鸿沟。
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你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做内容,一开口就讲体系、讲框架、讲模型。没错,那在专业世界是加分项,但在内容世界里,它就是障碍。因为你一旦让人“听不懂”,人就会关掉。这个时代不缺知识,缺的是翻译。你能不能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让人听完点头说“这我懂了”,这才是真正的能力。专家的价值,不再是“掌握多少”,而是“能让多少人听懂”。而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技巧,而是共情。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在讲“内容思维转型”的直播时,有人在评论区说:“你应该先全面调研再评估结论。”我看到这句话就笑了,因为这就是典型的专家式表达。问题是,观众不是来听论文汇报的。直播间的人只想知道——我现在困在内容瓶颈里,该怎么办?如果你用那种研究报告的语气去讲,观众的第一反应不是“你真专业”,而是“你太远了”。但当我用普通的语气去说:“你不是不会做内容,你只是太想被认可”,那一刻,直播间的互动瞬间爆了。因为那是人话,是心话。
现在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事实:在内容世界里,通俗才是真正的力量。专业会让人觉得“有道理”,但通俗能让人觉得“懂我”。一个能让人转发的内容,也许靠逻辑;但一个能让人留言、想跟你聊的内容,一定靠真诚。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不是知识,而是情绪。你能让别人感觉到“你理解我”,那才是信任的起点。
过去专家的逻辑是“我告诉你该怎么做”;今天内容创作者的逻辑是“我陪你一起走”。这两个姿态,决定了结果的天差地别。前者是居高临下,后者是并肩同行。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共情取代专业”的拐点。过去的专家赢在“我懂的多”,现在的创作者赢在“我更懂你”。共情不是情绪化,而是新的理解力。因为当AI可以把所有知识都说清楚,人类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就是情绪、温度、理解。
我现在做内容,有一个核心的逻辑,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翻译成人话。比如说,不讲“宏观经济结构性通缩”,我就说“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钱越来越难花出去”。不讲“产业链重构”,我就说“为什么我们身边熟悉的公司在慢慢消失”。
这种表达方式,才有生命力。其次,我不再用“我懂”来讲,而是用“我也经历过”来讲。当我说“我也焦虑过”“我也被困过”,别人就更愿意相信我能带他们走出去。最后,我的结尾总会是邀请而不是总结,比如我经常写:“如果你也在寻找自己的节奏,我们可以一起走。”这不是套路,是诚意。因为我相信陪伴比教导更有力量。
我越来越清楚,未来的个人IP竞争,不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温度的竞争。过去几年是“知识付费时代”,未来几年一定是“情绪价值”和“思想价值”并行的时代。AI会让专业越来越容易被复制,但思想和温度永远是稀缺的。人会越来越信任“能看见我”的人,而不是“在我头上说话”的人。专家不会消失,但他们必须重新定义自己——从“知识的提供者”变成“理解的传递者”。
我一直认为,做内容、做IP、做品牌,本质上都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连接。那种连接不是靠算法算出来的,而是靠真诚换来的。思想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有温度、有逻辑、有共鸣的表达。当你能让人听懂你的专业,感受到你的真诚,那就是最有力量的表达。
所以我想说,如果你也在内容路上卡着,不知道怎么表达、怎么被看见,其实答案很简单:别想怎么更专业,先想怎么更真诚。别想怎么显得厉害,先想怎么让人愿意听你说。过去的竞争是“谁更懂”,现在的竞争是“谁更懂人”。在AI可以随时生成答案的时代,唯一不会被替代的,是有温度的表达。
专家会被淘汰,但有温度、有理解力的人,会被记住。
如果你也想从“专家思维”走出来,去做一个真正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思想型IP,我真心邀请你加入我的社群。我们不讲术语,不装深度,只讲真实。我们一起学习怎么让知识长出温度,怎么让表达有共情。因为我相信,接下来的时代,不属于最聪明的人,而属于最真诚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