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期间,10月25日,榆林发布“十、百、千、万”亩玉米高产成果,其中“十亩田”亩均产量达1505.3公斤,“百亩田”亩均产量达1453.63公斤,“千亩田”亩均产量达1350.36公斤,“万亩田”亩均产量达1216.73公斤,创陕西省春玉米“十、百、千、万”亩产量最高纪录,综合排名陕甘宁地区第一、全国第三,为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提供了“榆林样板”。
![]()
采摘玉米。记者 杨彬摄
作为榆林粮食生产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榆林玉米种植面积已突破500万亩,年产量超160万吨,较10年前增长近50万吨,成为榆林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在西北旱区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榆林玉米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有效提升生产能力,并成为旱区粮食高产的典型范例,这一成绩的取得显得尤为可贵。
![]()
晾晒玉米。记者 杨彬摄
此次高产成果的发布,有着专业权威的测产过程。
其间,榆林特别邀请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璞、宁夏农科院研究员王永宏、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薛吉全等国内权威资深专家组成测产组,先后对市农科院小面积攻关田、靖边县红墩界镇联合村200亩核心示范田、靖边县10050亩生产田等开展实地测产。测产过程严格规范,数据真实准确、科学权威,为成果发布提供了坚实支撑。
![]()
玉米丰收。叶子摄
亮眼成果的背后,是榆林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与系统布局。近年来,榆林始终坚持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策“五良”协同,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成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年投入育种材料8000份以上;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7.9万亩;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等高效集成技术,每年推广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300万亩以上;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北部聚焦智能化、南部突出宜机化全力补齐农机短板;在全省率先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截至目前已实施244.88万亩,项目区整体实现节水30%、节肥20%、节劳20%目标,为粮食产能提升筑牢根基。
![]()
定边堆子梁镇机械化收割玉米 记者 延杨红 摄
据统计,2024年,榆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01.2万亩,总产量261.7万吨,连续3年跻身全国50亿斤产粮大市行列,粮食产能稳居全省前列。
作为全省重要的农业大市,榆林地处西北旱区核心区域,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西北的关键节点,也是探索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下一步,榆林将系统总结“十、百、千、万”亩玉米高产经验,持续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打造全国旱区节水农业先行区、全省粮食产能提升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榆林力量。
记者 陈静仁 李杰 刘浩波 王重阳
编辑 拓智慧 校对 叶蕊 责编 李治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