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榆林沿黄赛现场,体育激情、黄河文化与壮丽风光相映生辉,生动展现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以“冰雪激情,活力绽放”为设计理念,融合现代美学与地域特色的陕西省第一届冬季运动会会徽于10月29日正式发布。
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决策部署的引领下,体育消费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新赛道。陕西榆林勇立潮头,以优质赛事集群模式精准切入赛事经济新蓝海,将体育活力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持续动能。
![]()
以赛事为媒,榆林沿黄赛融合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与城市发展,诠释沿黄经济新范式。
究其原因,既是榆林响应体育强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扎实举措,更是榆林以“赛事杠杆”撬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创新实践。通过系统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榆林正深化“农文体旅商”融合,探索出一条以优质赛事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
沿黄赛
以品牌赛事为轴促进“三融合”
![]()
国际公路组主车群途经佳县木头峪古镇,市民和游客为参赛者加油助威。
榆林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以下简称“沿黄赛”)历经四届发展,始终秉持“专业化、融合化、市场化、国际化”办赛理念,构建起“景中赛、赛中游、游中促产”的融合模式。2025年,“榆林农商银行杯”第四届沿黄赛以跨越三天,贯穿府谷、佳县、吴堡三县的赛事布局,成功打造出一条“赛旅农文商”多元融合、协同共兴的崭新路径,成为推动本土赛事与国际赛事接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共进、体育事业与产业联动“三融合”的重要平台。
本届沿黄赛为在华国际C级赛事,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陕西省体育局、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航空无线电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榆林市体育局及府谷、佳县、吴堡三县人民政府承办,威赢赛事运营有限公司运营,赛事设有国际公路组,总赛程达283.5公里,吸引来自全球7个国家的20支专业车队、120余名职业选手参赛。赛事同步设置的榆林市沿黄公路自行车赛业余组别,涵盖男子精英组、大师组、女子公开组及全民健身组4个项目,吸引800余名骑行爱好者参与,形成“专业引领、全民参与、国际国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全民健身组以低门槛、高参与度为特色,吸引众多骑行爱好者踊跃参与,让全民健身的热情在被誉为“中国1号公路”的沿黄观光路上蓬勃绽放。此外,赛事通过多机位直播与无人机航拍,将黄河沿岸的竞技实况与人文风光实时传向全球,显著提升赛事影响力,生动展现了“办赛”与“发展”双向赋能的图景。
沿黄赛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串联效应”,它既是一条贯通黄河沿岸的竞赛线路,更是一条整合区域资源的发展纽带。赛道设计深度融合沿黄自然与人文禀赋,职业组、大众组选手在激烈角逐中沉浸式体验从府州古城的千年遗韵,到《东方红》故里的红色记忆,再到吴堡石城的雄浑壮美,充分凸显“景中赛、赛中游”的赛事特色。
沿黄赛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推动区域经济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赛事期间配套举办的区县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有效带动了府谷海红果、佳县红枣、吴堡手工挂面等农特产品推广与销售。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在品尝佳县红枣后表示:“一边观看精彩赛事,一边品尝地方特产,这种体验非常独特,我刚刚扫码下单了两箱红枣,准备带给家人分享。”选手和游客通过交流、品尝、下单等另类方式积极参与沿黄赛,实现“体育搭台、文化传韵、经济唱戏”的综合效益,生动诠释体育事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榆林市政府相关领导表示:“沿黄观光路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条生态廊道、文化廊道、旅游廊道、富民廊道,承载着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着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体育强国、扩大内需国家战略,统筹推动本土赛事与国际赛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连续四届打造自主品牌赛事——沿黄赛,就是要以自行车运动为媒介,将体育竞技的激情活力、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沿岸风光的雄奇壮丽完美融合,打造一场‘体育+文化+旅游’的精彩盛会,激发全市人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营造崇尚健康、热爱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体育动能。”
未来,沿黄赛将紧扣全民健身、体育强国、扩大内需等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三融合”发展路径,以赛事为核心杠杆,推动本土赛事与国际赛事接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共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将沿黄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行车品牌赛事,为探索“办赛”与“发展”双向赋能的新机制、构建体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贡献榆林经验与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沿黄赛只是“三融合”模式的实践之一。10月26日,2025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首次落地榆林举办,特邀多位羽坛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参赛。赛事设置了“明星对抗赛”“明星配对赛”“明星挑战赛”等专业—业余互动环节,同步配套举办榆林首届羽毛球超级联赛,组织7位世界冠军走进企业、景区、学校和场馆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四进三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实现“办赛事”与“谋发展”双向赋能。
榆马
构建“惠民、兴业、营城”新场景
![]()
2025榆马活力起跑。
若将沿黄赛视为推动榆林沿黄区县经济在“线”上整体发力的重要引擎,高标准举办榆林马拉松(以下简称“榆马”)则是城市核心区“点”上的精准突破。
![]()
选手相继通过榆林老城南门口,运动与城市文化“邂逅”。
2025文昌地产榆林马拉松由陕西省体育局、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田径协会、陕西省田径协会认证,榆林市体育局、榆阳区人民政府、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威赢赛事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于9月21日在榆林市区成功举办,本届榆马为中国田径协会A1类认证赛事,以“奔跑榆林 一路凯歌”为主题,吸引2万名跑者齐聚榆林,成为西北地区2025年新晋的2万级规模马拉松赛事。赛事设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项目,报名人数达81376人,形成全民参与、全城联动的体育盛况。来自北京的半程马拉松选手王先生表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榆马,切实感受到组委会的用心和赛事的进步。最有特色当属在榆林古街奔跑,近距离与观众互动,越跑越有劲儿。”
榆马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张“可跑、可感、可品”的城市文化名片。赛道设计串联历史遗迹与现代风貌,构建出一条穿梭于时空之间的“城市叙事线”。沿途激昂的陕北民歌、豪迈的横山老腰鼓等国家级非遗展演,为选手注入精神动力;横山炖羊肉、碗托、拼三鲜等特色美食进驻补给站,使赛事成为榆林饮食文化的流动窗口。完赛奖牌以具有庆祝凯旋意义的“凯歌楼”为灵感和原型,作为榆林古城“六楼骑街”体系中等级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楼建筑,既凝练了城市奋斗的精神内核,也向跑友传递了“跑榆马·一路凯歌”的美好祝愿。
在科技赋能方面,榆马构建起“智慧赛事+城市治理”融合新范式。赛事引入“智慧管理平台”,通过AI引擎、大数据分析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选手流线优化、分枪发令、实时监控与高效医疗响应。全程设置29个医疗站、配备70台移动AED设备、调度超300辆公交接驳车,提前开通火车站、机场至物资领取点的循环摆渡专线,构建缜密安全的赛事保障体系。选手赛后通过“智赛通”小程序一键查询成绩、下载照片、生成专属AI视频,沉浸式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
在传播层面,榆马构建起“中央媒体领航+省级平台支撑+市级矩阵覆盖+自媒体扩散”的四级传播体系,整合人民网、CCTV-5、中国新闻网等80余家主流媒体及网络达人资源,全网累计发布稿件1200余篇、短视频850余条,总传播覆盖超1.89亿人次,极大提升了赛事影响力与城市美誉度。同时,榆林以赛事为平台,吸引了文昌集团、榆林农商银行、华电榆横煤电、定边乳业、榆林山地苹果等本土企业或品牌,为企业带来了品牌推广、业务拓展、社会公益等价值,此外还吸引了中国人寿、华润、特步、澳瑞特、山东煤矿等域外企业的赞助。
![]()
选手纷纷驻足榆马赛道美食补给点,跑步也不忘“连吃带拿”。
更为重要的是,榆马成功构建出“赛事引流—消费留存—产业联动”的跑旅经济赋能模型。通过“凭号码布免费游73家A级景区”政策,配合“游榆林”小程序发放电子消费券,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优惠,有效将参赛者转化为游客与消费者。在榆林古城经营民宿的李女士分享道:“马拉松期间,我家民宿连续3天满房,很多客人都是参赛选手和他们的家人,赛事确实给我们商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种“一人参赛、多人消费,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复合效应,直接带动市民收入增长,切实将体育“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这正是榆马接续举办的核心着力点。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榆马不仅跑出了体育与经济融合的“新速度”、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新精度”,更凝聚起市民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新温度”。它已从单一赛事IP演进为驱动城市有机更新的综合性平台,成为榆林以体育促消费、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和以体育为媒深耕人文、展现城市魅力的生动实践。
赛事经济聚合力 城市发展添动能
在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挖掘体育促消费潜力,发展赛事经济已成为各级政府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榆林率先将发展赛事经济作为激活消费、赋能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构建起“专业引领、全民参与、城乡联动、内外互通”的赛事体系。沿黄赛、榆马两大品牌赛事之外,羽毛球亚巡赛、省一冬会、市十六运会、市七健会及“一县一品”精品赛事等协同发力,共同构筑起多层次、多元化的赛事矩阵,打通了从“体育流量”到“消费留量”再到“产业能量”的转化通道,绘就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
通过深化“体育+”融合路径,榆林不断拓展赛事经济的广度与深度。从沿黄赛的“赛旅农文商”多元联动,到榆马的“惠民、兴业、营城”新场景;从羽毛球亚巡赛“四进三融”模式的成功实践,到“一县一品”特色赛事活动的持续升温,体育正以强大的渗透力,激活榆林城乡消费潜力,塑造区域品牌形象,赋能城市能级提升。
同时,通过多层次多样化赛事的持续举办,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赛事经济新机制日趋成熟。电子消费券、景区联动、特产展销、智慧服务、赛企联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参赛者”变“游客”、“观众”变“顾客”、“流量”变“留量”,实现了“办一场赛、兴一座城”的综合效益。榆林以赛事为杠杆,不仅撬动了体育本体产业的成长,更推动了“农文体旅商”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探索出一条富有韧性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体育路径。
榆林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紧跟中央及省上政策和总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于惠民兴业营城考量,加速构建‘全域联动、全季运营、全业融合’的赛事发展新格局,让赛事集群化举办成为体育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榆林将继续紧扣国家战略,坚持“以赛惠民、以赛兴业、以赛营城”思路,以赛事为媒、以融合为径、以发展为本,持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集群,积极引进符合城市品位与发展路径的高水平赛事,精心办好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不断深化打造具有榆林特色的“三融合”体育发展新范式,为构建体育强国、促进内需增长贡献更多“榆林方案”。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 强小强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