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文/燕志华
近来,网络对于小米产品形象的分析文章已经很多了。在今年3月的铜陵车祸之后,近期又因为“小字事件”、成都车祸事件,导致小米和雷军一直处于网络的风口浪尖。
中国没有较长的汽车制造历史,所有的新能源车都可以视为“新势力”,其他品牌的车辆也有危机事件,也导致了伤亡问题,但是为何小米汽车受到关注最多?因为小米和雷军借助流量做大了声势,一旦危机爆发,这种危机必然也会声势浩大,形成了流量反噬现象。本质上,刻意做大的流量,基本都存在一个遭遇流量反噬的风险。
小米作为一家明星企业,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应是企业公民的责任。如果动辄动用法务上场,表面看起来弘扬法治,其实常常大失人心。很多事情,合法合理但是不合情,而且网络舆论和法律裁决不一样,舆论是个人心问题。如果人心不满,网络舆论就不会好。
很多网络评论文章更多从小米产品的“小字文化”、质量品控、人设滑塌等方面谈问题,却没有注意到小米对于危机的应对手法已经悄然出现了转向。
我今天从网络传播和社交技术的角度,谈谈这种转向的表现,及其导致的特殊社会后果。
1
小米这种公关的转向表现在,此前小米任何产品遭遇非议的时候,小米和雷军或早或晚,总会给出答复,以挽回形象和人心。但是如今却基本上不再直接回应了。
比如,今年3月在铜陵发生车祸事件,雷军在沉默两天之后,在巨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之下,雷军坚决地站出来面对公众,即便已经错过黄金时间,但是依然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但是在“小字事件”、10月成都的车祸之后,我们看到小米和雷军对此都没有直接回应。
不光没有回应,小米和雷军还开启了“平行宇宙”模式,就是在网络议论沸沸扬扬的时候,他们正常开展自己的日常工作,权当这些危机和争议不存在。比如,在网民拷问“(成都车祸)车门为何打不开”的时候,雷军正常开启自己在高原进行车辆测试的直播。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如同两条不相交、不相干的平行线。
他们更针对网络争议进行了反击。雷军在10月16日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首次公开发言,他强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以安全为基础,呼吁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
从表面看,雷军的做法无懈可击,呼吁抵制水军和黑公关,披上了合法合理的公共价值观的外衣。但是在今天的社交媒体和算法推送的时代,小米这样做或许有更深的考量,由此会带来风险后果。
2
为什么说,小米和雷军的最新做法代表了他们公关的重大转向?并且将导致特殊的风险后果?
由于今天全民所处的新媒体环境,人们几乎都在使用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产品,从而社交媒体形成的圈层化现象、算法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现象,已经成为影响乃至主导网络舆论的重要技术力量和情绪力量。
这些技术及其影响的网络舆论,导致了一个“后真相时代”,真相消失了,立场决定了你愿意看到什么、愿意相信什么。这意味着,今天的线上社会,并非是个网民共同体,而是一个分层结构,存在一个平行宇宙。网民是以彼此区隔的部落形式,栖息于网络上面的。在线下社会,人们因为礼仪、权力、人情世故等因素还能做到“求同存异”,保持形式上的交往,但是在线上社会,人们却完全抛去了温情脉脉的文化面纱,老死不相往来,并且炮轰对方的意见阵营。
这导致的传播现象是,即便危机事件打破了这个分层结构和平行宇宙,成为破圈事件,但是相关的意见领袖和负责人,只要能够给出相应合理的解释,或者为粉丝群体提供情绪价值的语言,就能强化网民的原有的认知,扭转局面,危机事件的冲击力,就可以化解乃至烟消云散。
就是说,你只要能通过一些话术和公关技巧,强化粉丝原有的认知,那么危机不再是危机,而只是对手的攻击,或者一场纯粹的意外事件。危机就可以化解了。
不过这样一来,会带来一种特殊的社会后果,那就是会极大增加社会撕裂、群体对立的风险。从社交软件出现以来的全球现实看,各个国家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对立冲突现象。
社交软件导致的这种社会后果,特别有利于那些非传统的、少数派登上历史舞台。如果没有社交软件,特朗普大概率是很难从普通富豪登上总统宝座的。
3
上面所说的传播现象,是社交软件和算法推送机制共同导致的结果。这给网络舆论的引导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一份新闻通稿走天下”的时代过去了,因为人群已经分道扬镳了。今天的分众化传播的时代,每个网络群体都分别需要一份倾向于他们的新闻稿件,而且稿件里面的文字,需要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真理和真相的文字,看起来、听起来生硬,而且冷冰冰的,但是当伴上他们群体和阶层喜爱的调味品,就会为他们所接受。
问题在于,这种分层化、部落化的网络结构,却为公关和网红意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因为相当规模的人群被技术隔离于某个特殊的网络茧房中,客观上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结构,只要对他们进行喊话,就可以影响他们的认知。这就是网红在直播室里容易形成“数字教堂”效应、吸引大量粉丝热烈追捧的技术原理。
公关也是这样。你只要对你的粉丝群体、特定对象,给他们传播和灌输精心设计的言论,影响他们的认知,就可以在认知层面,他们关进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即便外面有风暴危机,但是可以确保他们看不到,或者即便看到危机,也有一种疏离感。
更可能出现的后果是,你可以将外面的风雨解释为敌对势力制造的骚乱,而我们在玻璃房子里,却可以确保安全。危机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外面的危机依然存在,但是对于特定群体来说,危机已经消失了。
4
在今年3月的铜陵车祸之后,当小米和雷军还能对事件进行回应的时候,他们还是将自己当做全民的小米的。
他们认为产品导致了危机,成为全民关注的对象,因此他们觉得小米作为著名品牌企业,雷军作为青年偶像,必须给全体网民一个交待,否则,公司的声誉形象将承受巨大压力,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但是在9月曝出“小字文化”、10月份成都车祸之后,小米和雷军不再直接回应,并且将危机问题转化为黑公关问题之后,就代表小米的公关出现了重大转向。
这种转向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出于对当下社交媒体环境的深刻洞察,认识到网民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对于小米进行严厉批评的只是一部分人,甚至只是部分意见领袖和竞争对手,而小米产品主要的广告对象和阅听群体,是自己的数亿级的粉丝群体,和那些中立的人群。因此,小米和雷军无需再面向全体网民进行道歉说明,只需要维护好粉丝群体、影响他们的认知,并确保他们只看到小米产品的美好的一面即可。
为此他们不需要回应外界关切,更不需要道歉,只需要面向粉丝群体,持续展示小米的积极美好的一面,强化他们对于产品的认知和认可,进而提高他们的认购,就达到全部的目标了。至于来自粉丝群体和中立网民之外的网民群体的批评,大可以忽略。
他们不再道歉,或许还出于这样的观点:道歉等于是承认了问题所在,将导致接下来处于道义的下风,并将带来难以承受的赔偿问题。
与其承担道义压力,向全体网民道歉,还不如只关注自己粉丝群体,这样反倒豁免了道义压力,轻装上阵。
这意味着,小米不再将自己视为全体网民的企业。他们更为重视粉丝等特定群体的感受和认知。
5
这种转向将导致特殊的社会后果,那就是社会撕裂和意见冲突。
因为在整体网民中,反对你的、支持你的和中立群体,都是数量庞大的群体。如今你只对支持自己的或者中立群体喊话,这意味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被你忽视了,他们会感到愤怒,会提出更激烈的批评,由此和你的粉丝群体发生争吵,由此导致严重的群体对立。
利用社交媒体的这种区隔属性,并将自己的选民支持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是特朗普这位大师级的人物。
特朗普从竞选之初,其言论就已经引发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但是自始至终,一直到今天,特朗普的讲话风格都没变,那就是只针对自己的支持者和粉丝群体喊话,至于反对者和其他群体,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就是置之不理,或者强势反击。从来没有考虑去感化或者招安对方,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没有一丝一毫的让步。
这源于特朗普及其团队认识到,只要持之以恒地对自己的粉丝群体喊话,照顾他们的情绪,说出他们的感受,就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只要能赢得他们的选票,就能获得法律上的足够票数,就能入主白宫,一旦获得总统权力,反对者就只是民主社会的必要构成,可以直接无视。
重要的是,社交软件还带来另外一个效应,那就是“借力打力”效应,也是特朗普一直在使用的宣传技巧。面对政治对手的反对声音,你只要保持节奏,持续对自己的粉丝群体喊话,反对声音就可以被证明是反对者的攻击行为,而且粉丝群体就会自动自发地对抗这种负面声音,由此会大大巩固自己阵营的团结。
就是说,利用社交软件的这种区隔特点,不光容易打造自己的铁粉阵营,还可以利用反对者的声音,强化自己阵营的团结,从而更加同仇敌忾,共同对外。
这也是特朗普在两届总统竞选中主要的社交媒体策略,并且大获成功。
就以特朗普最新的网红动作,拆掉白宫的东翼建筑为例,虽然反对党和主流媒体提出了严厉批评,但是特朗普我行我素,照拆不误。特朗普如此强硬,在于他不光就此彰显了对于总统权力的强有力把握,而且可以告诉粉丝,我所有的行为都会成为批评的靶子,越被批评,越是证明我行为的正确。这对于粉丝群体来说,有一种群体心理的暗示效应。
6
所以,面对小米和雷军的最新危机应对策略,表面看是他们不再回应、拒绝道歉,背后是公关策略的重大转向。这是一种认知领域的改变,其本质在于,小米此后或将围绕粉丝群体而进行话语的调整,对于危机事件,只要不至于影响到粉丝群体的认知,他们可以淡化处理,或者置之不理。
但是这必然带来社会和舆论的冲突。正如上文所以,小米和雷军作为明星企业和公众人物,他们这种公关转向,将在社会心理层面引发分离和对立,导致风险后果。
对于小米公司,我的看法是,小米的重大危机,主要是在进军造车领域之后才爆发的。在技术层面,做手机和做汽车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网络终端,但是在认知层面,两者大不相同,因为车辆是攸关人命的大事,一旦出事,就会导致流量的反噬。
因此,我的建议是,小米最好的公关策略是强化自己的科技公司定位,切实提高自己的科技含量,推进国产高端芯片的研发和使用,夯实小米汽车的安全底盘,并且依然将自己定位为国民企业。否则,接下来受到的围观和非议,只会越来越多。
作者简介:
燕志华 博士
高级记者/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教育舆情
从司马南罗永浩到张雪峰:网络新迹象
“亮证女”事件:更好的通报应该怎么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