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方宣布启动稀土管制以来,欧洲各方似乎都有些坐不住了,原本指望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见缝插针”,却不料让自身也处于了风口浪尖之中。
因为欧盟自己也明白,中国与欧洲之间在政治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而这些分歧长期以来也都是欧洲野蛮干涉中国内政的“推手”,若想要持续拿到稀土,这些问题必须“翻篇”,但这又势必会让党派利益受损。在这一个大前提下,有德国官员主动请缨访华,结果却闹出了荒唐的一幕。
德国外长没能来成中国?
根据多家西方媒体的报道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计划在近期对中国进行访问,并且打算就如今中欧关系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与中方进行沟通,但却出现了重大变故。
![]()
德国媒体表示,在瓦德富尔出访前48小时,德国外长办公室突然宣布,由于双方在议题上缺乏共识,中方拒绝将俄乌问题,台海问题纳入到相关议程当中,所以中国之行被“推迟”了。
![]()
部分德国媒体将这一结果,称之为是“外交上的超级灾难”。
德国社会民主党对此评价极低,认为这是在释放“不良信号”,尤其是在与中国关系紧张之际,双方进行直接对话“比什么都重要”,且这种对话不应该被中断,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深化”。
德国焦点周刊则认为,瓦德富尔对华政策延续了上一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的路线,试图对中国进行“道德批判外交”,用“惩罚中国”来取代了过去德国“向中国学习”的号召,多次批评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甚至还置喙台海问题,这些言论直接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甚至因此而召见德国驻华大使。
![]()
所以,焦点周刊认为,瓦德富尔的路线不仅是缺乏现实依据的,而且还损害了德国的国家利益,西方世界不应该“惩罚中国”,而是应该改变路线,重新开始向中国学习,找回“对中国模式的好奇心”。
背后体现出了什么现实?
应该说,当德国方面希望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角度上出发,并且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上高高在上地与中国进行接触之时,那么双方本就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因为这就是在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是一种涉及到国家层面上的“歧视”。
![]()
而且瓦德富尔与贝尔伯克一样,也想来当一当中国的“教师爷”,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指手画脚,不仅严重缺乏对中国的“尊重”,也对如今的中欧攻守态势缺乏严重认知,如今欧洲是有求于中国的一方,却反过来想掌握“主动权”,属实令人感到难以理解。
而这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些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欧洲在整体右倾的大背景下,来说重拾冷战那一套老掉牙的对抗理论了,对此中国只能是加倍小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