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在民间却有着特殊的讲究。老人们常说,这一天有“五件事”最不能做,否则容易招致不顺。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的智慧结晶。虽然现代人可能觉得这些讲究有些“迷信”,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与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传统禁忌背后的深意,平安度过这个秋天。
![]()
第一件不能做的事:避免在夜晚晾晒衣物。老人们常说,九月初十的夜晚阴气较重,晾晒的衣物容易沾染“不干净”的东西。从科学角度来看,秋季夜晚露水重,湿气大,衣物晾在外面不仅难以干透,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尤其是内衣裤等贴身衣物,更不适合在户外过夜晾晒。此外,秋季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骤降,晾晒的衣物可能会吸收过多的寒气,穿着后容易导致着凉感冒。所以,这个时节最好选择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晾晒衣物,并在太阳落山前收回家中。
第二件不能做的事:忌讳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民间认为九月初十是“阴气”较重的日子,不宜在外游荡。实际上,这个时节正是季节交替之际,天气变化无常。白天可能还温暖如春,到了傍晚就寒风刺骨。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凉生病。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较弱,更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此外,秋季也是许多昆虫活跃的时候,夜晚在户外容易被蚊虫叮咬,甚至遭遇蛇类等危险动物。所以,老人们提醒这天不要在外逗留太久,确实是从安全健康角度出发的明智之举。
![]()
第三件不能做的事:不宜动土或进行大型修缮。在农村,九月初十被视为“土府日”,传统上认为这天动土会惊动土地神,带来不吉利。从现实角度看,秋季雨水较多,土壤含水量高,此时进行挖掘、打地基等工程,容易出现塌方、滑坡等安全隐患。而且秋天气候干燥,进行装修时油漆等材料不易干透,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工程,可以适当延后,选择更合适的季节进行。
![]()
第四件不能做的事:忌讳争吵和说晦气话。老人们相信,在特殊的日子里说负面的话会招来不好的运气。心理学研究显示,语言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在秋天这个容易引发“悲秋”情绪的季节,更应该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成员之间避免无谓的争执,多说鼓励、温暖的话语,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特别是对老人和孩子而言,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
第五件不能做的事:不宜过度劳累。民间有“九月初十耗精神,一年到头难翻身”的说法,提醒人们这天要注意休息。现代医学也证实,季节交替时人体需要更多的休息来适应气候变化。秋季天气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过度劳累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所以,这一天可以适当放慢生活节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工作,给身体一个调整的机会。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
这些传统禁忌看似带着神秘色彩,实则蕴含着古人顺应自然、养生保健的智慧。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必拘泥于其中的迷信成分,但可以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比如注意保暖防寒、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等,都是秋季保健的重要原则。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些老规矩已经过时。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传统习俗都与自然规律、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比如不在夜晚晾衣,对应的是秋季防潮防霉;避免户外久留,对应的是预防着凉;不动土的讲究,对应的是避开雨季施工风险。这些经验之谈,都是祖先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生活智慧。
![]()
在这个九月初十,我们不妨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些传统讲究。不必全盘照搬,但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毕竟,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遵循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习惯,才能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最后要提醒的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这些关于九月初十的讲究可能在某些地区流传较广,在其他地方则不太为人所知。我们应该尊重各地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传统习俗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关注健康、顺应自然,而不是束缚我们的行为。在这个金秋时节,愿大家都能平安顺遂,健康如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