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越级提拔的事儿并不稀奇。要说越级提拔里最出名的,周希汉将军肯定算一个。
他没当过营长就直接当上了科长,没做过团长就直接成了旅长,甚至没担任过师长就直接胜任了军长。不过,这些提拔都发生在战争年代,那时只要战功卓著,就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晋升。
时间来到1975年,我军出了个能和周将军相提并论的人物。这人从副团长直接跃升为副军长,连升四级,可把不少人惊到了。
![]()
更关键的是,他还是个伤残军人,提拔前都准备转业去地方了。那他咋就突然得到这么厉害的提拔呢?
1975年,54军军部正在搞一场副军长的选拔。选拔快到尾声了,就剩下两个候选人。即便如此,这场选拔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为啥呢?因为有个特别的人进入了候选名单,他就是王英洲。
王英洲到底特别在哪呢?他才36岁,只是个副团长,却能参与副军长的选拔。而且,他还是个马上要转业的伤残军人。
论资历,他比不上那些资历深厚的师长;论身体状况,他甚至比不上其他团长、副团长。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成功进入了最后一轮选拔。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是他战功深厚,另一方面是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当时,为了培养年轻将领,我党实施了“老中青搭配”的干部政策。就是说,干部队伍不能全是老将,得有新人加入。而且,干部选拔不能只看资历,还得看个人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又战功赫赫的王英洲就被推了出来。不过,中央政策好制定,落实起来可不容易。这不,选拔就卡在了最后一步。
军长是倾向于王英洲的,但有人觉得他年纪小、资历浅,不如提拔那些资历深厚的师长。可那些师长虽然资历深,战功却平平,比不上王英洲。要是提拔了师长,不就和中央的政策背道而驰了吗?
![]()
但要是贸然提拔王英洲,万一部队里有其他意见咋办?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选拔陷入了僵局,迟迟选不出副军长。
最后,还是军长拍板,决定提拔王英洲为副军长。军长说,王英洲年纪轻轻就立下了大功,随着年龄增长,肯定还会立下更多功劳。要是因为资历不足就被埋没,那就太可惜了。
他相信,就算军中有反对的声音,王英洲也能用实力证明自己。
军部的纠结和讨论,王英洲一点都不知道。他当时还是副团长,主要负责部队的训练工作。那时,他正打算交转业报告呢。
因为当时中央出了个政策,呼吁老干部给年轻人让位。好多老将都决定退伍了,他也有这个想法。他觉得自己少了一条胳膊,本来就比不上身体健全的人。当初不愿意立刻退伍,是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继续拼。
但现在他都36了,虽然不算大,但比不上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给他们让让位置也挺好。不过说实话,他还真舍不得离开军营。所以他就想着再等等,看情况再说。
他没想到,自己还没交退伍报告呢,副军长的任命书就下来了。这任命书一下,全军都震惊了,大家都不知道王英洲到底有啥特别之处,能被连升这么多级。
![]()
王英洲自己也不明白。按说像他这种伤残军人,本来就不该留在部队了,更何况他曾经被鉴定为二级甲等伤残,早就该转业了。
但他那一年才25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他不甘心就这么离开部队。少了一条胳膊又算啥,这打不倒他。
他努力练习用左手生活,慢慢地,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穿衣、吃饭、训练、打枪。这让他对重回部队有了很大的信心。
不过一开始,上级并不同意他重回部队。因为部队训练量太大,上级怕他身体受不了。但他坚持要回去,多次申请后,师长终于同意了。
就算少了一条胳膊,他在训练中也没提过啥特殊要求,和所有人一样训练。他的事迹激励着大家,他所在的连队还多次获得优秀部队的荣誉呢。
不管是失去胳膊前还是之后,他都是个优秀的军人。正是因为这个,再加上中央的政策,军长才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事实证明,军长的选择没错。虽然军中得知王英洲成为副军长后有些震惊,但真正反对的人没几个。
没办法,王英洲之前的履历太优秀了。在失去胳膊之前,他可是同批新兵里最出色的一个,也是部队重点培养的干部苗子。
王英洲1939年出生,17岁就参军了。他一直记得父母的叮嘱,知道自己能有今天,都是国家给的。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报效国家,参军就是他认为最好的方式。
![]()
参军后,他一直刻苦训练,成了同批军人里的佼佼者。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当时还是排长的他多次突破敌军包围。
在一次攻坚战中,他准确判断出了敌人的动向,提前拿下了制高点。他可是军中潜力无限的年轻干部,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
在一次实弹演习中,一个新兵投掷炸药包时操作失误,炸药包没扔远。眼看就要出大事了,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把炸药包扔远了。可他也因此失去了右臂。
不过他的战功和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要不然也不可能让他继续留在部队。
成为副军长后,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作战风格还是那么干脆利落,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每次制定战术前,他都习惯亲自去一线观察地形。有人劝他,说一线太危险了,侦查员探查后汇报就行。但他做过侦查员,知道很多情况得亲眼看看才行。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坚持去一线。
指挥战斗时,他也从不躲在后面,而是跟着部队一起,部队在哪他就在哪。他这种深入一线的指挥方式,赢得了部队官兵的尊敬和认可。也正是因为他自己深入一线探查地形,所以他的战术更贴合实际情况。
![]()
在这场战役中,他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从副团长到副军长,他用实力证明上级的选择没错,自己完全能担起重任。
1999年,时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的王英洲选择了离职退休。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英雄史诗,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