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7年制定了《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从2008年施行至今已有17年的时间。
为配套新修订的上位法,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有效解决山西省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规定,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修订后的《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于2025年12月1日施行。
2
其中第二十一条“禁止诋毁、侮辱大龄未婚女性,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或者残疾婴儿的妇女以及不育妇女”的条款被媒体关注。
这一条款有其必要性。
2007年后,“剩女”词条就被收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汉语新词之列, 并定义为:高学历、高收入、 27岁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女性。
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的曝光不断构建起社会公众对“剩女”的形象认知。
2017年中国妇女报将其列为性别歧视类禁用词。
3
问题在于,初婚年龄越来越晚。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也就是说,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4
从每年的初婚人数来看,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610.6万对,结婚率为4.3‰;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离婚率为2.5‰。民政部2025年7月30日公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上述数据。
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结婚人数呈长期下降趋势。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1346.9万对,从2014年至2022年,该数据连续九年下降,2023年,受疫情后“补偿性结婚潮”推动,结婚登记数一度回升至768万对,但2024年数据再度下探到610.6万对。
在这样的情形下,可能立法不只是关注“禁止诋毁大龄未婚女性”的问题。
5
这里面还有个立法的质量问题。
2025年9月6日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在第四届全国“刑事治理现代化研究生论文竞赛”开幕式上的致辞时指出:
不可动辄建议入刑。要深刻理解和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国家与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比如民事调整、行政监管、社会政策等,而法律也只是众多调控手段之一。作为法律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刑罚的发动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动辄主张将某些行为犯罪化。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刑法,也要认识到其功能的局限性,不能迷信刑法。
不要动辄讲严惩。在对待犯罪与刑罚时,要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刑法并非一味强调严惩,它的正义体现在罚当其罪、轻重有度,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要避免情绪化地呼吁“从重处罚”,而应全面考察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综合考量判决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真正实现刑事司法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6
尽管他讲的是刑法问题,其实其他如民事立法、社会立法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