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会同安徽省卫健委联合印发《安徽省省属公立医院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自2026年起,优化完善省属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打破原有按床位固定分配模式,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经费核拨机制,着力引导公立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此次改革,取消了财政对省属公立医院按编制床位给予定额补助的政策,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
改革后,每年根据服务数量、质量、财务管理情况三个方面对医院开展考核评价,财政补助按照综合考核结果进行资金分配,充分调动医院积极性,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枚重磅炸弹,安徽再一次率先投掷。
公立医院,编制,意味着医院的公益属性。
由于公立医疗机构的特殊性,若是完进入了自由的市场运行,那么医疗环境又将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
很难想象。
所以,这些年,即便是已经有了相关的试点,试行去编化,试点工作也一直在推进,但进展效果依然不尽人意。
甚至疫情爆发后,有些省份为了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防疫抗疫,还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政策。其中入编,就是作为奖励之一。
而老叶之所以说安徽再一次率先对公立医院编制改革,是因为此前,安徽就曾首创了公立医院周转池制度。
将公立医院周转池的事业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不计入各地事业编制总量和公立医院事业编制基数。
使用周转池事业编制的人员,为医院正式在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
对周转池事业编制周转期实行3年的期限,能不能把这3年的编制状态变成编制名分,主要取决于医护人员在这个岗位上的成绩。
而这次安徽再次对公立医院编制动刀,将原先固定的按编制床位数财政拨款方式,改为按绩效核拨的方式,无疑,又是一个全国首创。成为了对公立医院编制改革,或者说对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改革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当然是好事。至少提高了财政对公医院拨款的天花板。
但也有一个小小的担忧。
众所周知,在公立医院床位编制财政拨款定额,医保监管严格,而医疗收费定价又严重脱离市场的逼仄环境下,公立医院面临困局的吊诡之处在于,所有理性选择都在加剧系统崩溃。医生越谨慎收治,医院营收越差;医保越严控费用,患者就医成本反而越高。就像被暴雨冲垮的梯田,每一块碎土,都在加速度坠落时,都让系统整体的崩塌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不客气的说,2009年,新医改启动时文件写得很清楚:坚持公共医疗公益性。
可公益不是空喊,得靠财政兜底。
现实呢?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按床位拨款,占公立医院收入不到10%,剩下90%得自己挣。
无奈的是,医疗服务价格却是“定频空调”,十年都没调一下。
一次阑尾炎手术,还不如修个空调挣钱;DRG超支,医院倒贴;结余,医保抽成。
医务人员常自嘲是带着公益的帽子,干着创业的活儿。许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把病号当流量,把床位当货架,把医生当销售。
担忧,这次将固定床位旱涝保收的财政拨款,改成按绩效考核来拨款,会不会让钟南山和马云的担忧,再次点燃?
2015年的春节,钟南山来到广东某滨海城市休息,与当地最大的医院院长聊医院发展。
这位医院院长兴奋地告诉钟南山,2014年医院的营业额达到了15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0%。
“他们并不是为社区改善医疗,而是为创收。”钟南山对医改后的医疗产业化问题,感到很担忧。
马云也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过一个关于医疗的故事。
“有一个卫生厅厅长跟我聊天,讲话差点把我气死。他说我们医院这几年工作做得很好,前年我们看了三千万病人,去年我们看了四千万病人,预计今年达五千万。”马云当场气昏过去了。
他说:“这个KPI数据应该倒过来,如果是前年看病人数五千万,去年四千万,今年只有三千万,那才说明我们国家的医疗做好了。”
钟老和老马说的都没错。医者仁心嘛。
但是,恕我冒昧斗胆妄言,他两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却没有更多的、现实主义的、站在医务人员和医院的角度去更深的思考。
禅宗历史上有一个公案:知云和尚与石头禅师在江边散步时,目睹船夫推船入江,沙滩上留下被压死的螃蟹、虾螺。
知云和尚问:这是乘客之过,还是船夫之过?
石头禅师回答:既非乘客之过,也非船夫之过,而是你的罪过。
知云愕然,我何过之有?
石头禅师回答:船夫为谋生计,乘客为渡江,虾蟹为藏身,皆是自然行为,罪业由心造,无心怎能造罪?纵使有过,也是无心之过,而你无中生有,自造是非,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想想现在财政对医院的缩手缩脚;医保对医生的监管越来越强。财政、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心里流行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泡沫,你才能明白,什么叫换一个角度,另一个事实。
最后想说的是,过多强调医者仁心,反而是对这一职业的侵蚀。其实医生本来就是人类文明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正常职业,对医生的真正尊重,就是敬畏文明和常识,比如少点形式主义,多一点实在的拨款。
人们也不应该苛求医疗行业就比其他行业天然高尚,更不能张嘴闭嘴空讲奉献。老叶我说句不好听的话:空话越多,风气就越差。
善待医生,不仅仅是对一个行业的尊重,而是守护一种让所有人受益的文明底线。
因为,总有一天,你我都会成为需要那张诊室里竭尽全力的人。
医客说
公益的底线,是让医生成为“有尊严的普通人”
安徽的改革,是一次勇敢的探索,但也揭开了公立医院生存的“残酷真相”:公益不是靠口号支撑的,它需要财政的真金白银、机制的合理设计,更需要对医生职业的基本尊重。
当我们呼吁“善待医生”时,不是要求他们“无私奉献”,而是希望他们不必为“完成绩效”过度医疗,不必因“财政不足”被迫“拉客”,不必在“公益理想”与“生存压力”间痛苦挣扎。毕竟,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诊室里的患者——那时,我们需要的不是“不计成本的仁心”,而是“有尊严、有能力”的医者。
愿安徽的改革,能让财政资金更“聪明”,让医院运营更“从容”,让医生执业更“体面”——这才是公益医疗该有的样子。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老叶说医,作者叶正松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