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上世纪30年代,女画家潘素身着旗袍的一张留影惊艳世人,她站在画面里,身姿婀娜,曲线玲珑尽显曼妙,虽整体装扮简约质朴,可她面容从容淡定,透着股大气劲儿。
![]()
尤其是她那双眼睛,带着点似有若无的笑意,好像藏着数不清的风情韵味,闪着迷人的光,美得让人忘不了这古今交汇的画面。
潘素的祖上不简单,是苏州有名的望族潘世恩家族,她的父亲潘智合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平时不是喝酒打牌,就是寻欢作乐,把家里的积蓄挥霍得所剩无几。
![]()
母亲沈氏是标准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却偏偏遇人不淑,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女儿潘素身上,把她当成掌上明珠般疼爱。
在潘素7岁那年,沈氏就特意请了老师,教她学绘画、弹琵琶、读诗文,潘素天生聪慧,学什么都快,几笔就能画出像样的花草,琵琶弹得也有模有样,连老师都夸她是可塑之才。
![]()
女儿的每一点进步,都成了沈氏灰暗生活里唯一的光亮,可命运偏不眷顾这对母女,潘素13岁时,沈氏因病去世,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她的人生从此坠入深渊。
父亲很快娶了继母,这位继母为人凶狠刻薄,根本不把潘素当回事,动辄打骂,让她过起了噩梦般的日子。
![]()
几年后,潘素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间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就像照片中的一样,很有古典韵味,还练得一手好琵琶。
继母见她有几分姿色和才艺,竟动了歪心思,以潘素琵琶弹得好,能挣钱补贴家用为借口,硬是把她逼到了青楼,让她靠在风月场所操琴卖唱为生。
![]()
昔日苏州望族的千金小姐,就这样沦落到声色犬马之地,每天面对的是油腻的客人、虚伪的笑脸,还有没完没了的应酬。
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几乎磨掉了潘素骨子里的灵气,她常常在深夜偷偷落泪,可远在天国的母亲,再也听不到女儿的哭诉。
![]()
就在潘素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这样毁了的时候,她遇到了张伯驹,那个改变她一生的人。
张伯驹出身贵胄,祖父是清末直隶总督张镇芳,家里有钱有势,他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
他不仅家境显赫,更是个实打实的旷世奇才,收藏、书画、诗词、戏剧,样样精通,身边从不缺追捧者。
初次见面时,潘素并不知道张伯驹已有妻妾,只被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出口成章的才华所吸引。
![]()
张伯驹也喜欢上了这个身处泥沼却仍带着书卷气的女子,觉得她不像青楼里的女子,倒像个误入凡尘的大家闺秀,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
直到后来潘素知道了张伯驹的婚史,心里虽有委屈,却早已离不开这个懂她、疼她的男人,情到深处,再多的顾虑都成了浮云。
![]()
相恋一段时间后,他们在潘素的故乡苏州举行了婚礼,婚后的日子,是潘素从未敢奢望的幸福,他们一起逛虎丘山,看满山苍翠;一起游拙政园,赏亭台水榭;一起走狮子林,叹假山奇趣。
张伯驹曾笑称自己一生有四大爱好:爱文物、爱女人、爱吃喝、爱读书。
![]()
年轻时的他确实风流倜傥,娶潘素之前已有三房妻妾,有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是自己一见钟情娶回家的。
可自从遇到潘素,张伯驹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过风流韵事,心里眼里只剩下潘素一个人。
![]()
至于爱吃喝,那是他作为富家子弟的日常,可后来历经磨难,家里没钱了,夫妇俩有时还要靠朋友接济,能吃上一顿饱饭就不错了,哪里还敢讲究吃喝。
唯有爱读书和爱文物,是张伯驹一辈子都没放下的嗜好,尤其是对中华珍贵文物的痴迷,更是到了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的地步。
![]()
为了收藏文物,张伯驹常常把家里的钱都花光,家人都骂他是败家子,只有潘素理解他、支持他。
她知道,那些字画不是普通的藏品,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
他们收藏的宝贝里,每一件都来得不容易,隋代大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距今已有1400 多年历史。
当年有人要以240两黄金出售这幅画,张伯驹为了凑钱,硬是把自己最钟爱的豪宅。
清末大太监李连英的旧别墅卖给了辅仁大学,换了2.1万美元,折算成220两黄金。
![]()
还差20两,潘素没半点犹豫,把自己当年出嫁时母亲留下的陪嫁首饰全都变卖了,凑足了剩下的钱,夫妇俩齐心协力,终于把这件国宝留在了自己手里。
抗日战争时期,局势动荡,为了不让《平复帖》(陆机所书,是现存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中华第一帖)等国宝级字画遭到破坏或流失海外,潘素想出了一个主意。
![]()
她把每一件字画都小心翼翼地包好,再一针一线缝进被褥和棉衣里,随身携带。
不管是逃难路上的颠沛流离,还是遇到日军盘查的担惊受怕,她都紧紧抱着这些藏 着字画的衣物,生怕有半点闪失。
这些字画,不仅是国家的宝贝,更是夫妇俩用心呵护的“孩子”,张伯驹甚至还立下字据,把它们都赠给了潘素。
![]()
到了1956年,新中国百废待兴,潘素却主动提出要把这些宝贝献给国家,让更多人能看到,于是,夫妇俩把30年来收藏的珍品,全都无偿捐给了国家。
这些国宝,如今都成了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供后人瞻仰,潘素和张伯驹不仅是志同道合的神仙眷侣,更是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绑架案,被绑架的正是张伯驹。
![]()
当时汪伪政权的一个师长看中了张伯驹手里的文物,想趁机敲诈勒索,开口就要300万元伪币,否则就撕票。
别看张家名声大,可经过抗战,家底早已中落,大部分钱都变成了字画,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金。
![]()
在这生死关头,潘素没有慌乱,尽显苏州女子的坚韧,丈夫被绑架的8个月里,她一边偷偷变卖自己的首饰凑钱,一边四处托人打听消息,还得提防绑匪的威胁。
有人劝她不如卖掉一件字画,既能救先生,还能剩下不少钱, 可潘素知道,那些字画是张伯驹的命,要是卖了,就算救回丈夫,他这辈子也不会开心。
![]()
她咬着牙,一边和绑匪周旋,一边恳请朋友们帮忙,最后在朋友们的鼎力相助下,用4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
朋友们都称赞潘素侠肝义胆、忠贞不贰,而这份情义,也成了他们婚姻里最珍贵的勋章。
![]()
后来不管张伯驹遭遇多少磨难被下放、被批斗,潘素始终不离不弃,陪着他一起扛过那些艰难的日子。
温柔贤惠是潘素的底色,可她更有着女性难得的独立自强,认识张伯驹后,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重拾画笔,专心钻研绘画。
![]()
为了让潘素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张伯驹费了不少心思,特意为她请来顶尖的老师。
朱德甫负责教她画花卉,夏仁虎指导她学习古文,后来又把苏州名家汪孟舒请来,教她绘制山水画。
![]()
潘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便有绘画基础,在名师的悉心教导下,她进步神速,很快就专注于青绿山水创作,还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张大千、陈半丁、刘海粟、陶心如等艺术名家都是他们家的常客,大家时常聚在一起,赏鉴珍藏的字画,一同挥毫泼墨,相互题诗唱和。
![]()
在这些文人雅士的熏陶下,潘素的艺术造诣越来越深,她画的山水画,常常有张伯驹、陈宗藩、傅增湘、谢稚柳等人题字,字与画相得益彰,成了艺坛的一段美谈。
新中国成立,潘素迅速投身到全新的生活中,她与何香凝携手,精心创作了几十幅山水画,为抗美援朝义卖活动四处奔走筹款。
![]()
何香凝对她的画作赞不绝口,称其画面壮美、气势磅礴,处处都彰显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不仅如此,她还和著名画家胡佩衡等共同绘制了《大好河山图》,将其献给毛主席;又与齐白石等名家一同创作《普天同庆》,庆祝新中国成立3周年。
![]()
她的作品《漓江春暖》更是大放异彩,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一时间,潘素在美术界声名远扬,成了备受瞩目的女画家。
到了晚年,潘素的名气更是传到了海外,张大千看到她的画后,忍不住赞叹:神韵高古,直逼唐人,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造诣,实在难得!
![]()
有人说,潘素是站在张伯驹身后的女人,可光芒四射的张伯驹,从未挡住她的光彩,她以高洁的人品、出众的才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
潘素是幸运的,若没有遇到张伯驹,她或许一辈子都困在青楼的泥沼里,成不了画坛名家。
张伯驹也是幸运的,若没有潘素的陪伴与支持,他的收藏之路或许会更艰难,家庭生活也不会如此圆满。
参考资料:
中国档案报 ——站在旷世藏家张伯驹身后的女人2013年08月15日
![]()
人民政协网——慧心百年 素韵流芳(上)2015年12月17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