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宾在南海仙宾礁自导自演了一出"缉毒大戏",其手法之拙劣、用心之险恶,令人啼笑皆非。这场闹剧与不久前中国对韩国韩华集团实施精准反制的案例形成鲜明对比,共同勾勒出当前国际博弈中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一边是某些国家处心积虑的栽赃陷害,一边是中国沉着有力的正当反击;一边是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一边是光明正大的依法反制。
菲律宾此次所谓的"缉毒行动"充满了令人费解的疑点。16公斤高纯度毒品凭空出现在争议海域,却不见毒贩踪影;所谓的缴获过程语焉不详,证据链支离破碎;更令人诧异的是,菲军方刻意将毒品展示与中国航天火箭残骸并列展出,试图通过这种生硬的"符号嫁接"向国际社会暗示根本不存在的关联。这种低劣的政治操弄,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卢沟桥事变中日军制造的借口。然而时代已经不同,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菲律宾也不是当年的日本。这种缺乏基本事实支撑的栽赃陷害,除了在国际社会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诚信外,毫无意义。
与菲律宾的闹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韩国韩华集团采取的反制措施展现了大国风范与法治精神。韩华集团积极响应美国针对中国造船业的限制政策,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船坞码头,深度参与美国海军舰艇制造业务,这已经超出了正常商业竞争的范畴,构成了对中国产业利益的实质损害。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有力,不针对韩华集团在韩国的本体业务,而是精准锁定其参与对华不正当竞争的5家美国分公司。这种既维护国家利益又避免伤及无辜的做法,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反制措施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制裁令发布后,韩华集团股价应声暴跌8.2%,市值蒸发超过5000亿韩元。更让韩国措手不及的是,尽管韩华集团早有准备,试图通过剥离在华资产来规避风险,但中国在造船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使其难以真正脱钩。统计数据表明,韩国造船业所需的大型工程设备、特种钢材、电子元件等30%至40%的原材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制裁实施后,中国钢企宝武集团率先取消订单,其他企业紧随其后,迫使韩国不得不转向越南、印度等国寻找替代品,不仅成本增加20%至30%,交货周期也将延长3至6个月。这种基于市场规则和产业链优势的反制,既合法合理,又效果显著。
这两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当代国际博弈的深刻变化。一方面,某些国家仍在沿用陈旧的地缘政治伎俩,试图通过制造事端、栽赃陷害等不正当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另一方面,中国则凭借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和日益完善的法律工具,以精准、合法、有效的方式进行反制。菲律宾的"缉毒戏码"除了制造舆论噪音外,对改变南海现状毫无助益;而中国的反制措施则实实在在地让违规者付出了代价。
从更深层次看,这两起事件反映了国际秩序转型期的典型特征。传统霸权国家及其追随者仍习惯于使用军事威慑、政治抹黑等传统手段,而新兴大国则更善于运用经济、贸易、产业链等非传统工具。事实证明,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全球化时代,后者的威力往往更持久、更根本。韩华集团的遭遇就是一个明证:即使早有准备,仍然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即使获得美国支持,仍然无法弥补因失去中国市场和中国供应而造成的损失。
中国在处理这两起事件中展现出的智慧与定力值得称道。对菲律宾的拙劣表演,中国保持了必要的克制,既没有过度反应,也没有姑息纵容,而是通过事实揭露和法律维权来正本清源;对韩国的违规行为,中国则采取了精准反制,既表明了立场,也留有余地。这种区别对待、有理有节的做法,体现了成熟大国的外交风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的方式和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菲律宾的闹剧和韩华集团的教训表明,依靠阴谋诡计和盲目追随霸权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基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与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同时也必将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任何企图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行为,无论是拙劣的栽赃陷害,还是不正当的商业竞争,都注定不会得逞。
历史的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菲律宾的"缉毒戏码"终将在事实面前原形毕露,韩华集团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这些案例给国际社会的启示是:在21世纪的今天,各国应当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公平正义,摒弃零和思维,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唯有如此,才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
▲韩华费城船厂公司
韩华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在全球造船业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早先,美国政府通过《国防授权法案》和相关政令,开始限制中国在全球造船业供应链中的角色,并鼓励盟友填补空白。韩国韩华集团响应号召,于今年8月宣布向美投资5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船坞码头,并基于此投资,建立了5家分公司总揽业务,包括韩华航运有限责任公司、韩华费城船厂公司、韩华海洋美国国际公司、韩华航运控股公司、韩华大洋美国公司。这些子公司深度卷入了美国造船供应链,承担了不少美国海军舰艇的制造、维修等服务,项目资金总规模预计超过了150亿美元。
![]()
▲中国制裁令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将韩国韩华集团的行为视为积极参与美国发起的不正当竞争。中国商务部随即启动了反制机制,对于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韩国企业实施制裁。这些制裁不针对韩华集团本体,不在于将其消灭,而是瞄准了他们这些伤害了中国利益的海外子公司,给予精准狙击。
10月14日制裁措施实施后,韩国股市反应非常强烈。整个韩华集团的股价在10月15日暴跌了8.2%以上,市值蒸发超过5000亿韩元。10月20日中国进一步扩长制裁,有一定可能威胁韩华大量子公司的供应链。韩国总统办公室在制裁当天就回应会立刻启动与中国方面的沟通,最小化负面影响。
![]()
▲韩国请求中国取消制裁
紧接着10月22日,韩国贸易特使在视频会议上正式要求中国迅速取消制裁。韩国外交部发言人也称希望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韩国驻华大使馆也提交了相关的正式照会,然而根据最新消息,中国商务部仅回应将“根据事实评估”,没有承诺取消制裁。韩国媒体估计,今年11月两国将举行高层经贸会议,可能将制裁问题纳入讨论议题中。
韩华在介入美国的业务前,其实已于一年多以前,有意识的逐渐剥离在中国境内的大量合资资产,以降低相关供应链风险。但中国的反制措施还是打了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
▲韩华集团的造船厂
虽然韩国在造船业上实力不错,但许多大型化船舶生产所需的零部件,钢材、大型工程设备都必须从中国进口。此前,韩国退出了位于上海的仓储和物流设施、还中断了部分中韩合资企业的工厂生产、出卖了相关股份。韩国本以为这些做法就可以完成风险脱钩,实际上还是难以摆脱中国的技术、设备和钢板、特种合金、电子元件和其他大量原材料支持。据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进口原料占比其业务总消耗高达30~40%。
制裁后,中国钢企宝武集团取消订单,其他大量相关企业也紧随其后。韩国无法从中国获得,就必须绕到越南,印度等购买替代商品,不仅价格抬升20~30%,物流周期也将延后3~6个月。船只生产无法按时交付,则必须按照合同向美方给予补偿。更要命的是,制裁戳穿了韩国人的造船业“神话宣传”,让大量美企看到了韩国企业背后对外依赖严重的事实,大大挫败了企业声望。这一系列的损失,绝对够韩国人喝一壶的。
![]()
▲韩国深度参与MASGA工程
韩国之所以参与美国海军的部分项目,正是因为看到了特朗普将“美国海军再次伟大”(MASGA)纳入战略计划之中。韩方认为此举有利可图,能拉动韩国整体出口,将带来长期且非常稳定的收益。如果只是单纯赚钱,那么中国肯定不会反应如此强烈。
然而韩国企业之所以可恨,就在于不仅帮助美国海军造船,在战略上对抗中国。更重要的是在此前的美国301调查中出卖了很多通过和中国企业合作而得到的信息,这些行为已经严重触碰中国的底线。早在尹锡悦政府时期,韩国就曾将参与投资美国的海军MASGA项目看作是旗舰,如今则几乎进行不下去了。中国的“狙击行动”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是大大延缓了美国海军重新崛起的速度,二是重创了韩国海外企业的项目参与能力。对美国来说,这是一次战略层面的打击。对于韩国来说,中国的行为只是一次警告罢了。毕竟如果真要针对韩华集团,下手不会这么轻。如果韩国人还不从这次的经历中继续教学,那么下次是什么情况也就没人能够保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