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一名1980年出生的男子王某,应聘成为远洋渔船船员,本打算靠出海两年打捞金枪鱼赚一笔生活费,没想到出海后因严重晕船难以忍受,最终在太平洋库克海域自缢身亡。
这起悲剧也让人们刷新了对远洋捕鱼这个行业的认知,原来是真的会死人的。
王某是地地道道的内陆人,对海洋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风浪大、能赚多”的想象。他也许以为晕船只是吐几次、睡一觉就能缓过来,但现实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残酷。晕船不是“意志不坚定”的问题,而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混乱反应。当船体不断起伏时,大脑接收到的视觉和内耳平衡信号产生冲突,神经系统混乱,就会引发头晕、恶心、呕吐、虚弱、脱水,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紊乱。
![]()
王某出海后,几乎吃不下饭,一吃就吐,吐到胆汁都出来。风浪越大,他越虚弱。更糟糕的是,他的居住环境极差,那是机舱上方的杂物间,没有空调、噪音震耳、空气混浊,他被迫住在那里,整夜失眠。为了缓解痛苦,他用瓶子、用手敲自己的头,还曾撞墙。
那种绝望的自残行为,其实是他在和无尽的眩晕与孤独作斗争。
他的同船船员透露,渔船上没有医生,也没有心理疏导,更没有“退路”。出海后,一切都要靠自己忍。每天1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劳动,不分昼夜;渔网一旦卡住,必须下海处理;风浪来袭时,整艘船像玩具一样被抛起摔下。有人断肢,有人坠海,有人得了抑郁。
![]()
有老船员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在海上,船员的命,还没有鱼的命值钱。” 这不是夸张。远洋渔业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之一。一旦出海,就是数月乃至两年与陆地隔绝;没有网络、没有亲人、没有医生;你的世界只有一片海、一艘船和无休止的波浪声。
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去?答案很现实,就是为了钱。
远洋渔船工资看上去很诱人,一年随便都能赚十几二十万,但那是拿命换的。很多来自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的中年人,没什么技能,也没别的机会,就把希望寄托在“出海能翻身”。可他们往往没意识到:这份工作不仅要求极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心理韧性。能在海上活得下来的,多是那种抗晕体质强、能吃苦、能孤独、不怕死的人。
![]()
虽然,专业船员出海前会进行“抗晕训练”,通过模拟舱晃动、逐步适应身体平衡系统;出海时还会使用晕船贴、抗组胺药、姜片、甚至针灸来缓解症状。但最关键的是经验和心理准备。新手最容易“心理晕船”,一旦恐惧感上来,身体反应就会加剧,恶性循环。
在我看来,这起事件最值得反思的,不是王某的脆弱,而是社会对这一职业缺乏了解和保障。许多招聘信息只强调“高薪”“出国”,却几乎不说明“危险”“心理压力”“医疗条件匮乏”等事实。
真正的远洋渔船,常年航行在国际公海,离最近的陆地可能上千公里。船舱狭小闷热,一张床往往要几人轮流睡;厕所与厨房挨着,空气混杂柴油味和鱼腥味;海水腐蚀设备,衣服永远是潮的。遇到台风,几十米高的浪足以掀翻船体;在零下的夜里,船员还得手冻僵去拉渔网。
![]()
长期的噪音、失眠、晕船,会造成“海洋性抑郁”。这种心理问题在远洋行业极普遍,却极少被关注。
研究显示,长时间远洋工作的人员中,有约1/4出现过自我伤害或自杀倾向。
在大海面前,人类永远渺小。远洋渔船的高薪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煎熬。
王某的故事,也许会让更多人重新思考:不是每一次“出海”,都能顺利上岸。
愿所有为了生活搏命的人,都能平安靠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