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左唐:江都最年轻的进士
左唐(1477—1521),字尧卿,扬州江都人,中国历史上首位有明确记载的犹太裔进士。他少年聪颖,二十岁即登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二甲第八名进士,被誉为“江都最年轻的进士”,其人生轨迹交织着文化融合的传奇与官场悲剧的苍凉。
一、科举奇才:少年登第的犹太子弟
左唐出身于一个行医或经商的江都犹太家族,他的家族是北宋从天竺来开封的犹太家族之一,到明代,这些犹太人逐渐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包括扬州。其曾祖左仲铭、祖父左文皆定居扬州。其父左宣为监生,家中兄弟七人,左唐排行第八。他师从儒经,专治《易经》,于弘治八年(1495年)中应天府乡试第十八名,次年联捷进士,可谓“少年得志,文采斐然”。这一成就不仅彰显其个人才华,更成为古代犹太族群融入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事件。
二、仕途浮沉:清官蒙冤的悲壮结局
左唐初授户部主事,其同乡好友兼同科进士徐昂等人被阉党刘瑾矫诏诬为奸党,逐出朝门,左唐也因此遭到株连,被排挤出京,贬往四川任布政司右参议,后迁至广东参政,署理财政。他生性刚直、正派清廉,秉性率真,执法无私。“吏无所容奸”,因严查贪腐遭同僚构陷。正德十六年(1521年),查盘使者核查库银时,仅以百金“羡余”不足为由,诬指其贪墨。左唐悲愤交加,拊膺长叹:“平生砥砺名节,顾乃蒙垢若此!”遂绝食明志,含冤而终。左唐之死,惊动同僚,凡有良心的同事都联名上书。于是上司再次查点账目,银数非但分文不差,反而多了出来,其冤得雪,然人已逝去,唯留“囊橐萧然”之清名。翰林伦以训素来钦仰左唐的高风亮节,亲自护送左唐棺柩回到扬州,为其治丧,并书墓志,勒石墓前。在墓志中,特别将左唐受诬的经过详加叙述,还其清白。
三、文明对话:犹太儒生的文化桥梁
左唐深谙犹太教与儒家思想,曾为开封犹太会堂撰写《尊崇道经寺记》,提出“道经与六经相表里”,力图融通两种文明。他将犹太称为“一赐乐业”,巧妙规避宗教冲突,强调“敬天忠君”与儒家伦理的共通性。这一实践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
左唐努力将各自文明进行分析比较,以求同存异,如他在《尊崇道经寺记》中就强调了犹太教与儒教教义的本质相同。而在他的身上,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文明的共性,那就是慎独慎微,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左唐所言:平生砥砺名节。他用生命捍卫“名节”,为“名节”而生,也为“名节”而死。古语云“生死事小,廉耻事大”,这是左唐用生命换来的警示。
四、风骨长存:廉吏精神的永恒回响
左唐一生“以官为家,不问生产”,卒后归葬扬州,好友伦以训在其墓志中直书冤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评其“性廉介”,《福建通志》亦载其事。他的悲剧虽是个体命运,却折射出明代官场的腐浊;他的坚守,则成为犹太族群在华“儒化”的缩影,至今仍引人深思。
左唐以犹太身份跻身中华仕林,又以儒士风骨殉道于理想,其生平不仅是江都科举史上的明珠,更是跨文明对话中一曲悠长悲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