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很复杂,既是政敌,又是兄弟。因为世子之争,让双方有了间隙,但因为兄弟之情尚在,加上母亲卞太后的劝解,曹丕当然不会杀了曹植。
![]()
众所周知,在早期的曹魏阵营里,继承人是内定好了的,这个人正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虽然曹昂是侧室所生,是长子,但并非是嫡子。但是没有关系,曹操会为他解决一切问题。当时,丁夫人正好没有孩子,看曹昂又十分顺眼,于是曹操就将曹昂交给丁夫人抚养。这样一来,曹昂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了。
绕了这么一大圈,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曹操当然是满怀期待。所以,在教育上面,曹操就下了大力气。在曹操的培养下,曹昂那叫一个优秀,文武双全,还相当的孝顺,作为魏王世子而言,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毁在了那场宛城之战。当时,曹操霸占张绣婶婶邹氏,惹怒了张绣。
于是当天夜里,刚刚投降的张绣,果断发动了叛乱。在这一战里,曹操长子曹昂,麾下大将典韦,以及侄子曹安民,统统战死。甚至曹操的爱马绝影,在逃跑的过程中也被射杀。
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长子战死沙场,曹操心里相当的过意不去。但是,这时候曹操还算年富力强,还有别的儿子在,所以不至于太过伤悲。
可是丁夫人不同,在曹昂死后,又得知了其中内情,丁夫人险些崩溃。等到曹操回来以后,她和曹操大吵一架,最后两人以离婚告终。
![]()
而在曹昂死后,曹操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曹冲,居然是一个神童。若是多加培养,想必日后扛起曹魏大旗,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在那个时候,曹操甚至想好了,忽略其他的儿子,就选曹冲当做接班人。而且,他还规划好要将谁留给曹冲,做他的辅政大臣。
一直到这个阶段,曹操的其他儿子,并不受他的重视。反而因为曹昂、曹冲过于耀眼,让曹操忽视了其他儿子的存在。
![]()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十三岁那一年,曹冲突然夭折。原本选定了曹昂,结果曹昂因自己而死。现在看好曹冲,可曹冲又早早夭折。就算是曹操,面对这样的局面,心中也悲痛万分。
曹操只能安慰自己说:我还有其他儿子,他们也非常优秀!也就是说,直到这个时期,曹丕、曹植等兄弟,才真正进入曹操的视野中,成为魏王世子的候选人。
而在此之前,因为双方都没有夺嫡的希望,也就没有利益争夺。甚至在世子之争以前,这俩人就是日常家中的兄弟俩,同吃同住的关系,相处的非常好。
![]()
直到曹冲病逝,这俩人才有了利益冲突。
本来吧,按照“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规矩,在曹昂死后,应当是曹丕继位才对。而且曹丕也是有能力的,不是司马衷这样的白痴。天下交给他,曹操也能放心。
可是,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但也是一个诗人,而在他所有孩子中,文采最卓越的,当属曹植了。
所以,在曹操眼里,就是“这孩子真像自己”,因此,对于这个才思敏捷的儿子,曹操也给予了厚望。
而且,因为曹操的这种表现,在世子之争最开始的时候,曹植一度占据了优势。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当时,按照惯例,继承人应当是曹丕。可是,曹操迟迟没有表态,甚至还表现出对曹植的器重。这样一来,大臣们也看出来了,曹操这是看好小儿子。
![]()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他“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这样的表现,很符合士人们的集体追求。所以,很多名士都站队曹植,支持他做魏王世子。
但是,在曹操的所有儿子里,曹丕是野心最大、城府最深的那个。所以, 即便曹植开局大顺风,他也没有放弃的准备。
他知道,弟弟的优势,在于他的文采,以及身边的那些名士。但大家也都知道,治国理政也不靠文才。
所以,曹丕的风格,就和曹植区分开了。曹植是意气风发,而曹丕却低调安稳。曹丕越是安稳,做的事情越多,越显得曹植轻浮。只要让曹操觉得曹植轻浮,那世子的位置,就必然是他曹丕的了。
![]()
结果,曹丕没等多长时间,曹植自己就惹出事来了,还是两个大事。首先,是曹植醉酒开车,还擅自打开了司马门。要知道,擅开司马门,可是重度违规操作,但凡干这事的不是曹植,早就被曹操处死了。
这件事后,曹操对曹植一度失望。但终究是自己的儿子,自己又这么看好他,还是想给他一些表现机会,让他证明自己的。
正好,当时关羽率兵北伐,襄樊之战爆发。曹操下令,以曹植为中郎将,让他率兵去救援曹仁,解襄樊之困。
可是,就在当天,曹植为了表现“名士风度”,居然和门客们喝的大醉。曹操见状,也就撤回了这条命令。自此以后,曹植这个人,就被提出了夺嫡之列。
![]()
没了曹植,曹操才注意到,曹丕这小子,居然一直在闷声做大事。曹操麾下的那些重臣,基本都站到了曹丕这边。这样的表现,让曹操不禁感叹,这才是当统治者的样子!
最终,曹丕被曹操立为世子,而占尽了优势的曹植,因为自己的两次醉酒,彻底输掉了这场世子之争。
在曹操死后,曹丕顺利继位。而后来了出三辞三让,在汉献帝的“禅让”下登基称帝。
在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曹丕一方面打压蜀汉、东吴政权,开始着手一统天下的大事。另外一方面,他也没忘了自己的兄弟。
![]()
他吸取了周朝、汉朝的教训,对宗室子弟非常的忌惮。为了防止宗亲篡位,他决定大力削弱宗亲的待遇,让这些人疲于奔命,根本没空考虑夺权。
在曹丕的改革下,曹魏宗亲的待遇,从原本的“富家翁”,一下就降到了“阶下囚”级别。诸侯王们的封地,往往都是一些穷地方,没有一点油水可捞。
而且,为了防止藩王造反,他还限制了藩王的护卫规模。即便只是老弱病残,最多也只能有二百人。超出了这个数目,就说明你要造反。
不但如此,在藩王身边,曹丕还安排了所谓的“监国使者”。这些人的工作任务,就是监督藩王的一举一动,然后把这些消息汇报给曹丕。
![]()
这还是一开始,后来曹丕越来越过分。不单单限制诸侯王的待遇,还隔三差五给他们换封地。这样一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藩王们得有二百天的时间在路上。
尤其是曹植,因为世子之争的缘故,让曹丕格外针对自己的弟弟。他总是找茬批评曹植,然后随便安一个名头,就以惩处的借口,让曹植换一个封地。
曹丕称帝后,本身就没给曹植多少封邑。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也让他的封邑越来越少。
![]()
在曹操时期,曹植可是坐拥万户的,可到了曹丕称帝后,只剩下了八百户。即便到了后来,曹丕给他的待遇上涨了一些,也不过两千五百户的封邑。这前后的落差,你说曹丕没针对曹植,我是不相信的。
但是,别忘了一件事情,在曹丕折腾曹植的时候,卞夫人可还活着呢。所以,无论他怎么针对曹植,都不会杀了他。在母亲面前手足相残,可是“不孝”的罪名。这样的罪过,曹丕是担待不起的。
所以,有一次回京面圣的时候,曹植彻底忍不住了。他抛下了护卫与随从,自己一路赶到了京城。
![]()
他没有找曹丕,而是找到姐姐清河长公主,和姐姐诉苦。而后穿着破衣烂衫,带着枷锁,让姐姐陪着他一同向曹丕请罪。
曹植在长公主这边,可是曹丕不知道啊。在曹丕眼里,就是自己召藩王入京,结果弟弟突然失踪了。
卞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以为曹丕终于按捺不住,把他弟弟给杀了。于是来到曹丕面前痛哭,时不时的还骂曹丕几句。曹丕当时是黄泥掉进裤裆里,有嘴也说不清了。只能派出下属赶快找,希望能找到曹植的踪迹。
![]()
等到曹植现身的时候,曹丕和卞夫人都快疯了。得亏卞夫人在场,调解了兄弟俩的关系。要不然,就曹植的这个表现,免不了要下狱的。
估计也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弟弟,所以在后来,曹丕给曹植加了五百户的封邑。
曹丕这辈子,和曹植本就没什么矛盾。即便登基后屡次针对曹植,也是为了避免藩王做大,当然,也有世子之争的遗留问题。要知道,曹丕多少有点小心眼,所以针对曹植也是合理的。
![]()
但毕竟没有太大的矛盾,针对一下也就罢了,不至于弄出个你死我活的场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