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楔子
2025年10月19日,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杨振宁书屋正式向师生开放。也就在前一天,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永远离开了我们。
书屋迎面悬挂的相框里,杨振宁目光温和如昔。这里陈列着他毕生珍藏的部分书刊资料、手稿和艺术品,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这位科学巨匠归根清华的动人故事。
![]()
02
历史背景
杨振宁先生与清华的缘分深厚。1938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起,他回到清华担任教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2021年5月,为支持清华的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杨振宁将其珍藏的部分书刊资料、字画和雕像等艺术品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
图书馆接收后便设立专室进行保管和展示。
经过图书馆与高等研究院连续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受赠资料的展陈及数字化扫描,建成了杨振宁书屋和档案资料库。
![]()
03
图书馆老馆
![]()
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老馆是一座“T”字形建筑,面积不过两千余平米。
![]()
1930年,随着藏书激增,清华需要扩建图书馆。刚刚留美归国的青年建筑师杨廷宝,将建筑向东延伸,形成“L”形。
![]()
杨廷宝保留了原有的材质与比例,却通过高耸的书库、连贯的拱窗,让新旧部分浑然一体。最精妙的是,他将连接处设计成室内中庭,自然光从顶部倾泻,照亮了层层书架。这次扩建,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建筑理念的升华。
![]()
04
杨振宁书屋
杨振宁书屋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
书屋一角还原了他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场景。从家具布置到实物摆设,都保持着原样,仿佛先生只是暂时离开。
![]()
走进书屋,室内陈列着照片、画作、手稿等珍贵资料,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杨振宁的著作、藏书和相关传记。
![]()
展柜内的教学幻灯片手稿尤其引人注目,上面的物理公式遒劲清晰,让人仿佛看到杨振宁站在三尺讲台上潜心育人的身影。
![]()
与书屋同步,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推出(网址:https://cnyang.lib.tsinghua.edu.cn/)。这一虚拟空间与实体书屋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纪念与研究空间。
2021年以来,图书馆与高等研究院合作,组织专业团队对受赠资料进行元数据著录与数字化扫描,建成了这一档案资料库。资料库遵照杨振宁生前资料分类习惯进行分类,包括他的书籍著作、学术论文、简报手稿、照片与视频资料等。
![]()
资料库将陆续公开4000余条数据,读者可通过题名、作者、关键词等多种途径检索。随着对捐赠资源的研究整理,后续还将持续补充和更新,让这份珍贵的大师档案资料库不断延续。
![]()
05
结语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振宁先生生前用过的书桌、阅读的书籍、写下的手稿,都在这个宁静的空间里静静诉说那段跨越世纪的智慧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