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现在琢磨明白:那些话到嘴边能咽回去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反而更轻松。
可实际上呢?
几个妈一凑堆,聊着聊着就开始抖落孩子的糗事:哪次考试不及格呀、喜欢哪个同学呀、甚至小时候尿床的旧账都会拿出来回味一下…
你把这些事当成乐子,说完了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孩子的脸面,却就跟着你的笑声碎了一地。
![]()
01
揭孩子的短,
是在削他的自信。
咱们大人说这些的时候,一般都是闲的聊,甚至是自谦,可是在孩子听来,就变味了,这相当于是对他的公开处刑。
因为你对他的评价,会直接影响他对自己的认知。
我表哥家的孩子就是这样。
表哥反射弧比较长,平时还大大咧咧的,可他却总嫌自己的儿子不机灵,每次一聊到他儿子,都说:“我家这小子啊,一点机灵劲儿都没有,做事还慢吞吞的。”
不光是这样,他甚至走到哪儿都拿他儿子和别的孩子比,比完了继续打击他儿子,一整就说他:“你看人家反应多快,多机灵,你有那两下子吗?”
我每次听了很无语,哪有父母这么所自己孩子的?每次我都劝他别这么说孩子,要知道,这种打击,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致命的。
你每当众揭一次短,就等于是亲手扯掉孩子的一层遮羞布。
哪个孩子没点小毛病呢?要是被你扒得精光,那他以后还有什么底气去扛外头的风雨啊?
父母的要明白:咱们的任务是帮孩子把短处补长,不是把他的短处揭给全世界看。
02
谈论孩子的成绩,
就是在给他上枷锁。
这种情况走到哪都能遇上,太普遍了:
“你家孩子真厉害,这次考了第几啊?”
“哎,别提了,才考了90分,那10分粗心丢的,真气人!”
这种对话,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这些话听起来无伤大雅,可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教育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说法叫“社会比较理论”,就是说人总爱跟身边的人比,从比较里面找自己的位置。
可要是你天天把“谁家孩子考多少分”挂在嘴边,不就等于是把这场比较赛调成了最高音量吗?
孩子听着听着,可能就觉得:我非得考过别人,才配被你们爱。
他能不焦虑吗?能不烦吗?肯定烦得不得了吧。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网友的经历,看完我都惊呆了。
网友一度是个“炫娃狂魔”,她儿子要是考第二,她一定要问一嘴“第一是谁?差多少分?”然后当天就给孩子制定“夺魁计划”,让孩子加紧学习...
结果呢?这孩子越来越害怕考试,从一开始考试之前心情莫名其妙地不好,到后来每次考试之前都哭一顿,发展到一到考试天,他不是感冒就是上吐下泻...最后确诊了焦虑症。
我当时看完这个案例,心想:为了那三分五分的,至于吗?
成绩不是拿来给你争面子的,是孩子自己走路的垫脚石。
孩子这一路长大,需要的是个拿鞭子盯他分数的监工吗?一定不是,他缺的是个哪怕考砸了,也能张开手抱抱他的战友。
千万别让冷冰冰的分数,把你和孩子隔得越来越远。
03
轻易说孩子的秘密,
是在背叛他的信任。
如果你和孩子关系好,孩子可能会悄悄告诉你一些只有彼此知道的小心思,比如暗恋某个同学、害怕某个事情...
但如果你随随便便就把这些秘密跟别人说了,那可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背叛了。
你觉得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关上的却是孩子给你敞开的心门,以后他可能就不会再跟你分享了。
我嫂子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儿子从小到大和她无话不谈,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还偷偷告诉他,自己喜欢班上的文艺委员;可文艺文员就要转学了,他想送给人家一个礼物,想让妈妈给他出出主。
结果第二天我们聚餐,他妈妈就在饭桌上跟我们说了这件事,还开玩笑:“咱家小伙子早恋啦!”
侄子当时被雷得外焦里嫩,饭都没吃完,就“嘭”地一声摔门走了,听我嫂子说,后来他再也没跟她聊过任何学校里的事,母子关系到现在都隔着一层。
我嫂子的肠子都快悔青了,可后悔也没什么用了。
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
你把孩子的小秘密给守好了,他才能更放心地敞开心扉,跟你分享更多,让你们的关系一直保持亲近。
最后还想说:
真正的母爱不光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更要明白什么必须守到底。
守着孩子的自信,护着他的轻松,捂紧他的信任,托住他的尊严...
从今儿个起,学着当个“把话烂在肚子里”的妈妈,把孩子那些小秘密,妥帖地收进心底的保险箱。
你会发现,当你小心翼翼地捧住他那颗玻璃心时,他反而会生出最坚硬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