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黄河渡口,晨雾未散,两军对峙。关羽护送甘、糜二夫人,一路过关斩将而来;夏侯惇领三百铁骑,横槊当道,誓要将关羽擒回许昌。刀已出鞘,箭已上弦,千钧一发之际,张辽飞马而至,高举曹操手谕,喝止了这场即将爆发的死战。
![]()
千年之后,仍有人扼腕:若张辽迟来片刻,让夏侯惇与关羽真刀真枪分出生死,究竟谁会倒下?许褚在许昌酒宴上曾给出一句冷峻的评价:“胜负早已揭晓。”本文便以正史、演义双线并考,结合当时地形、兵力、心理、武艺诸端,还原一场“未发生”的决斗,并试图论证:许褚的断言并非一句醉话,而是曹魏核心将领圈的共识。
史料中的“黄河渡口”——一场被按下暂停键的追杀
《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曰:
“(羽)辞曹公而归,公使人追之,左右欲追,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然诸将未达,夏侯惇追至延津,为辽所止。”
延津即黄河重要渡口,当时属司隶尹,曹军屯戍重地。关羽“千里走单骑”本属文学铺陈,但“夏侯惇追之、张辽止之”却是史家共识。可以确认:
1. 夏侯惇确曾提兵拦截;
2. 张辽确奉曹操密令“驰谕止之”;
3. 曹操本人并不希望关羽死——至少不希望他死在自己人手里。
![]()
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便是一幅“箭在弦上”的定格画面:
关羽骑赤兔,提青龙,身后十余骑、两辆轺车;
夏侯惇阵斩车胄之后,统本部“虎豹骑”三百,皆一人双马,环列成钳;
张辽匹马单刀,隔在两人之间,高举的却是曹操的“节”——那是汉室的名义,也是曹丞相的脸面。
武艺层级:许褚为何说“早已揭晓”
要判断“死战”结果,首要理清双方武力坐标。曹魏内部,许褚是最合适的标尺:
1. 对吕布
夏侯惇在初平四年(193)濮阳之战“数合”即被吕布击退;
许褚则在兴平二年(195)濮阳西寨,与吕布单挑二十合,曹操恐其有失,才遣典韦等五将夹攻。
——许褚>夏侯惇,差距肉眼可见。
2. 对关羽
土山之战,曹操命许褚+徐晃“双战”关羽,结果“二将不敌”;
白马之围,关羽万马军中刺颜良,曹营诸将“莫敢仰视”,许褚亦在列。
——关羽>许褚,曹魏众将默认。
由此可得清晰链条:
关羽 > 许褚 > 夏侯惇
许褚一句“胜负早已揭晓”,不过是把这条链公开说出来而已。
![]()
硬件对比:赤兔、兵器、地形、兵力
1. 坐骑
赤兔马建安三年归曹操,建安四年转赐关羽。史载“日行千里,渡水如履平地”。夏侯惇所骑虽为西域贰师马,速度与冲击力仍逊赤兔一档。
在黄河软沙地,马速决定第一轮突刺的生死权重,赤兔的优势将被放大。
2. 兵器
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演义数,折合今约49斤),属长杆砍马刀;夏侯惇用铁槊,长一丈八,重约三十斤。
关羽刀沉,利于劈盔断马首;夏侯槊轻,利于刺喉挑甲缝。
但关羽身高八尺(约合1.88米),臂展长,抡圆之后,槊很难抢进内圈。
3. 地形
延津渡口宽三里,岸沙松软,不利马群回旋。夏侯三百骑若一拥而上,反而自相拥挤;关羽单骑,可沿河边横向机动,以赤兔之速逐个击破。
4. 兵力与顾虑
夏侯惇部虽三百骑,却不敢全体压上——关羽身后两辆轺车里,是刘备的夫人。若乱军流矢伤及甘、糜任何一人,曹操“不追”之令便成一纸空文,夏侯惇担不起破坏丞相大局的罪责。
反观关羽,已连斩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六将,心态正盛;对曹军心理而言,他是“不可当”的符号。
士气此消彼长,三百人未必敢用命。
![]()
性格与战意:独眼将军的怒火 vs 美髯公的孤绝
夏侯惇十四岁杀人,濮阳箭贯左眼仍拔矢啖睛,其勇烈在曹营无两;但关羽“傲上而不忍下”,对士卒极宽,对敌将极狠,一路血战而来,已置生死于度外。
![]()
若死斗开启,夏侯惇的怒火会在前十个回合达到峰值;关羽则惯用“拖刀计”,先守后攻,待其力疲。
参考下邳对高顺、沛国对吕布的战例,夏侯惇五十合后气息明显下沉;而关羽白马刺颜良、襄樊擒于禁,皆在前三刀解决战斗,一旦进入“持久战”,反而更利关羽发挥刀重马疾的优势。
![]()
模拟推演:三回合分生死
让我们把镜头推近,做一场“无张辽”的兵棋推演:
第一回合
夏侯惇纵槊直取关羽咽喉,欲以快制慢;
关羽倒提青龙,赤兔斜向冲刺,刀背格开槊锋,借势旋身,刀头划向夏侯右颈。
火星四溅,夏侯头盔被劈出一道深沟,座骑受震退三步。
第二回合
夏侯惇怒极,以槊为棍,横扫关羽腰肋;
关羽俯身贴马腹,青龙刀自下而上反撩,正中槊杆。
“当”一声巨响,槊杆折断,虎口迸血,夏侯惇失去兵器。
第三回合
赤兔马已兜回,关羽趁夏侯换马刀未稳,一刀拦腰。
史家常用“刀起处,金铁皆折”形容青龙偃月之锐;
夏侯惇即使有重甲,亦难挡49斤刀锋借助马速的动能。
血光一闪,独眼将军坠马。
![]()
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刻钟。三百骑被关羽回身怒喝“欲同死者来!”竟无一人敢前。
张辽的“止损”与曹操的算盘
张辽赶到,其实并非单纯“劝架”,而是替曹操完成一次精密止损:
1. 关羽若死——刘备必与曹操不共戴天,荆州降曹的窗口彻底关闭;
2. 夏侯惇若死——曹营失去宗室第一名将,军心动摇,淮河防线洞开;
3. 不论谁死,黄河渡口都会变成曹军内讧的修罗场,孙权、袁绍坐收渔利。
![]()
因此,许褚在许昌大宴上说“胜负早已揭晓”,更深一层含义是:
“丞相早已算清,无论谁倒,都是曹魏付不起的代价。”
结论:历史不需要这场决斗
关羽的武艺、赤兔、地形、心理全面占优;
夏侯惇的兵力、身份、怒火反而成为枷锁;
许褚的“早已揭晓”,是武人圈层的共识,也是政治圈的默契。
于是,张辽那一声“奉丞相令!”看似平淡,实则替三国按下了一次“保存键”:
![]()
让关羽继续走向襄樊水淹七军,走向麦城悲歌;
让夏侯惇继续坐镇东南,死后得谥“忠侯”;
让曹操继续保有“爱才”美名,为日后收拢关陇、青徐豪强留下空间。
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位高明的棋手——
在最锋利的刀即将互斩的刹那,轻轻把棋盘抬起,
让胜负留在想象里,
让英雄,继续各自走向命定的终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