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上午 9 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内哀乐低回,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这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巨擘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旗,这抹庄严的色彩既是对他一生卓越贡献的最高致敬,也映照出他深沉的家国情怀。
![]()
礼堂外,送行的队伍蜿蜒绵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身着素衣,手捧现场发放的生平册,静静等候着送先生最后一程。清华大学的师生来得格外早,他们主动承担起现场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胸前的白花与 "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 的横幅相映,用行动诉说着对这位杰出校友与恩师的敬意。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学界前辈,也有怀揣照片的青年学子,还有带着手写追思卡片的普通民众,不同的身份共同承载着相同的哀思。
![]()
步入礼堂,彩色遗像上的杨振宁目光睿智而温和,静静凝望着前来吊唁的朋辈后学。家属队列中,夫人翁帆站在最前端,她身着黑衣、佩戴白花,红肿的双眼难掩悲恸,每向前来慰问的来宾点头握手时,指尖的温度都传递着无尽的不舍。
![]()
![]()
翁帆身边,年逾九旬的杨振宁胞弟杨振汉连夜从上海赶来,他望着兄长的遗体轻声回忆:"他总说自己亲历了民族从长夜到晨曦的过程,始终为中国血统骄傲",而从国外赶回来的子女与后辈们神色凝重,默默承受着这份跨越山海的离别之痛。遗体正前方,家属敬献的花篮缎带上 "我们永远怀念您" 的字迹,在肃穆的氛围中更显深情。
这场告别仪式迎来了众多重量级好友与学界同仁。86 岁的钢琴泰斗刘诗昆专程赶赴现场,他与杨振宁因翁帆的慈善钢琴义演结缘,多年来情谊深厚,此次特意前来送老友最后一程。
![]()
88 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眼含泪水,回忆起 1972 年杨振宁提议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时的场景:"是先生的建议,启迪我转向 ' 基础型 ' 问题研究"。南开大学葛墨林院士则提及,先生临终前一个月已处病危状态,无法正常沟通,全靠翁帆用小白板搭建起最后的交流桥梁,而直到生命尽头,杨振宁最关心的仍是科研工作的进展。
![]()
虽未能到场,作家莫言特意手写短诗寄来追思:"港岛悲闻坠大星,满天秋雨叶飘零。先生原本仙乡客,归去犹留百世馨。" 落款 "晚生" 二字,尽显后辈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也到场送别,他坦言:"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祖国科技走到世界前列,我们定会铭记教诲,实现他的愿望"。
杨振宁的一生如他曾比喻的 "一个圆",从西南联大初露锋芒的青年,到站上诺贝尔奖颁奖台的物理学家,再到耄耋之年归国执教的清华教授,最终圆满归于故土。他留下的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杨 - 巴克斯特方程" 等科学成果影响深远,被学界视作可与经典理论比肩的突破。而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的赤子之心 —— 上世纪 70 年代掀起华人学者访华热潮,晚年为大一新生授课,创建高等研究院力邀顶尖学者,用行动诠释 "科学报国" 的信念。正如清华大学博士生孙建行所说:"先生说自己最重要的贡献是增加中国人的自信心,这份力量会一直激励我们创新"。
![]()
遵循先生 "不置挽联,不献菊花" 的遗愿,告别仪式一切从简,10 时 45 分许仪式结束,但人们久久不愿离去。几名学子轻轻举起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的黑白横幅,这八个字正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此刻,清华高等研究院的走廊里堆满了各地送来的菊花,合肥出生地的缅怀者络绎不绝,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追思墙写满中英文寄语 —— 先生虽已远行,但他的学术火种与家国情怀,早已跨越山海,生生不息。
![]()
先生离世的消息传开后,无数网友在网络平台留下悼念与敬意,字里行间满是追思:
"小时候只知道他拿了诺奖,长大后才懂 '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 有多伟大,更懂他 82 岁回国教书、97 岁还去实验室考察的赤诚。身覆国旗,他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耀!"
"记得先生说过,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中国人改变 ' 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现在我们能自信地谈科技自立,背后就有这样的前辈在铺路,巨星陨落,但光永远在。"
"看现场照片泪目了,翁帆女士的坚强、老友们的送别、学子们的横幅,都在说先生有多受人尊敬。他把人生活成了 ' 一个圆 ',从清华出发,最终归于故土,这份情怀太动人。"
"以前不懂为什么说他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查了资料才知道他的理论撑起了现代物理的半壁江山。更难得的是一生心系家国,这样的大师值得世世代代铭记。"
"先生的 ' 宁拙毋巧 ' 该刻进每个求学者心里,他用百岁人生告诉我们,做学问要踏实,做人要赤诚。愿先生一路走好,我们会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前行。"
这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的声音,汇聚成了对杨振宁先生最真挚的送别与最高的礼赞。它们超越了单纯的悼念,是对一位世纪大师学术成就的深刻认同,更是对其 “科学报国” 赤子情怀的由衷敬佩。
巨星陨落,但光芒不灭。杨振宁先生所代表的严谨治学、赤诚爱国的精神,已化作一座不朽的灯塔,将永远照亮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探索与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