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学生为工科疯狂,韩国学生为医学痴迷!纪录片揭露真实现状

0
分享至

韩国学生痴迷医学韩国民众震惊了

前不久,韩国广播公司(KBS)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洞察:人才战争》,重点讲述了中韩两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区别。

纪录片上线后,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考虑到韩国人口总数,这个数据堪称是爆火的现象级纪录片。



纪录片一共分为两集。第一集名字叫《中国,痴迷于工科》,展示了中国DeepSeek、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以及科技背后的热衷学习理工科的年轻人。

我国社会和教育普遍重视工科。小学生梦想成为工程师,父母也会感到骄傲。中学有各种科技类课程,也会对理工尖子生进行多样选拔竞赛考核。

大学生学习工科会有许多发展机遇,无论是走学术路线,还是创业做公司,再或者入职科技公司,都有机会实现高薪就业。



第二集名叫《韩国,痴迷于医学院》,聚焦的是韩国的教育和社会现状。不同于中国学生为工科疯狂,韩国顶尖学生选择一窝蜂地涌向医学院。

韩国经历经济危机后,许多工作不再稳定,唯一稳定且高薪的工作是医生。韩国医生的平均薪资超过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万),而IT工程师的平均年薪,通常不到医生的四分之一。

韩国成绩好的学生大多会选择报考医学,理工科被忽视冷落。一些考上理工科的大学生甚至会退学,复读后再去报考医学相关专业。



纪录片播出后,韩国民众大感震惊。有个高赞短评是“我从未见过如此悲伤的纪录片”。中国现状令他们感到巨大的冲击,而本国的现状更让他们感到悲伤。

而有意思的是,熟知中国的专家同样感到惊讶:韩国普通民众竟然那么不了解中国……明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却仿佛刚刚发现。



中国学生追捧工科

杭州高价学区房里,住着郑彦允一家。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已经搬到那里住了三年。

读小学三年级的郑彦允,喜欢数学和物理。除了学校的学科,父母还鼓励他多接触科技、信息技术类知识,给他报了计算机编程课,他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郑彦允会和父母一起看科学纪录片,也会自己动手做一些科学小发明,比如懒人养花器。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代码师,也就是工程师。父母为此非常开心和骄傲,因为和AI相关的专业,用人单位会抢着要。



郑彦允之所以会有这个梦想,还是受到了梁文锋的深刻影响。梁文锋因开创出震惊全球的 Deepseek 模型,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备受瞩目的人物。

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并是该校竺可桢学院的一员。竺可桢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会在大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筛选,选拔具有潜力的优秀学子。

浙江大学周边还设有专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园区。学生毕业后如果有创业想法,可以直接在园区内与投资人面谈,争取启动资金。该园区已投资多个创新项目,包括 AI 智能眼镜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与实践能力。



图自@YouTube海外智慧精選

顶尖大学会设立科学精英班,北京大学有图灵班,清华大学有姚班,都由全球知名的权威学者教授课程。

通过层层选拔的精英学子,在学校同时准备研究和创业,毕业后在全球IT领域做出世界性的成果。据统计,全球顶尖AI研究者中,近一半都来自中国。

近年来,中国在尖端产业领域成绩尤其显著。亮相春晚的机器人,销往40多个国家的机器狗,还有无人驾驶汽车等等,背后都是出身工科的年轻人。



图自@YouTube海外智慧精選

我国一直很重视理工科,认为科技人才要早发现、早培养,部分中学已经设立创新特别班。

杭州某高中是政府选定的理科中心创新高中,每个年级只有40人能进入特别班。

特别班的学生会早早穿梭于不同的实验室,接受科学重点教育,其科研水平已经能达到大学水准。



除了选拔学生,政府对海外高科技人才也给出了许多政策,包括高薪、住房福利、研究经费、实验室等,以此吸引人才回归,甚至一些外国科学家也选择来中国发展。

研究超材料的韩国终身科学家李英培教授,因韩国有预算消减计划,退休后来到复旦大学。复旦任命他为讲座讲授,为他提供了研究室和五星级酒店的住所,他很满意,终于能安心做研究。



在就业市场,理工科向来强势占据优势,Deepseek能为实习生开出月薪过万的薪资。名校的理工硕士,如果经验丰富,工作年薪基本在100~150万之间。一些工程师年纪轻轻,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中国学生一直追捧理工科,这几乎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如今形势依然。



去年韩国大学修学能力考试(韩国高考)中,徐章(音译)拿到了满分的好成绩。他从小喜欢数学和电脑,立志要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他按照自己的兴趣,报考了计算机工程系。

然而这件事却一度成为韩国的热门话题。在韩国主流意识中,学习好就应该去医学院。而徐章拿着满分的优异成绩,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他身边的人都在问:“为什么不报医学院”、“至少应该填一个吧”,父母也认为应该填医学专业……对于徐章的选择,所有人都觉得“太遗憾了”、“去工科可惜了分数”。



在韩国,精英学生们一窝蜂地涌往医学院,而工科备受冷落。有个说法是“没考上医学院,才会不得已去工学院”,学习工科意味着将来会成为工薪阶层。

曾几何时,理工科在韩国地位很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将科技作为国家战略事业。那时候,物理系、机械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吸引着优秀学生。

政府支持国家科研项目,也为民间企业提供各种优惠,企业相继研发出半导体、数字移动电话等高科技产品。

但随着经济危机到来,大量企业倒闭,职工失业,研究所或开发岗位受到巨大冲击,唯有医生依然处于稳定且高薪的地位。



家长普遍认为,医生社会地位高,赚钱多,比其他职业多赚好几倍。孩子们受影响,也认为只要考上好的医学院,未来将一片光明。

如今,韩国人才势不可挡地向医学院集中。在首尔江南区,家长们流行带学龄前孩子去做智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孩子是否可以进行以考上医学院为目的的超前学习。

如果孩子是理科倾向,家长会高兴,然后开始讨论如何考上医学院。



在韩国,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医生是一个崇高而值得追求的职业”这一观念。许多小学生从四年级起,就开始参加以考入医学院为目标的数学特训班。这些特训班通常需要通过入学考试筛选,竞争激烈,培养方向明确。

韩国内卷严重,小学生会超前学习,在六年级学完初中数学,在初中学完高中。高考前,有的学生已经复习了十多遍数学,实力甚至在老师之上。

高三的珉奎(音译),每天结束学校课程后会去自习室学习。入室、退室、外出和睡眠时间,都有自习室管理。如果不按规定时间行动,自习室会立刻联系父母。

他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为医学院升学做准备,对于这种生活,珉奎早已习以为常。



在韩国,高考排名前20的专业,全部都是医学类专业。这种现象严重积压了理工科的人才空间。

去年,韩国三大名校(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的理科定期招生中,大约42.3%的学生放弃了注册,其中大部分人选择复读去考医学院。



一个直观的现实原因就是——就业。韩国工科毕业后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部分选择理工专业的学生在真正入学后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最终选择退学去复读。

首尔大学工学院院长表示,学校每年录取850个新生入学,但毕业时却只剩下不到750人。每年都有100多人退学,而且这个数字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如今已达到120人左右。



韩国理工人才少,而且流失严重。毕业于首尔大学的赵哲俊,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了博士,在那里研究人工智能、脑机接。他打算以后留在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年薪大约30万~40万美金。

像赵哲俊一样的工科留学生很多,如果回韩国,留给他们的职位不多,而且待遇会很快削减,这也导致了大量高端人才外流。

其实,韩国“理工科危机”早在本世纪初已被提及,之后二十多年没什么改变,只是如今更加严重了。



纪录片播出后,在韩国引发了轩然大波,评论区里韩国网友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们普遍感到震惊、恐惧、悲伤和忧虑:

  • “中国孩子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帮助别人。韩国孩子想当医生,住在能看到乐天世界的地方(首尔繁华的地方)。”
  • “(韩国)最聪明的人都坐着给皮肤打激光。”
  • “这个真的是全体国民都应该看的视频,所有政府官员必须看。总统和部长应该10页的观看报告。”
  • “这是今年看过最恐怖的纪录片!”



看到第一集中国的现状,韩国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剧烈冲击,中国科技发展给他们带来巨大震撼,评论区里的关键词清一色是“反超”、“惊讶”、“震惊”等。

而面对第二集中韩国的现实状况,韩国人则直接破防了,倍感悲伤:“现实真的让人流泪。”



主流媒体开始公开讨论,韩国专家在节目中明确指出:

  • “中国已经结束了追赶,反而正在拉开差距”、
  • “韩国拥有竞争力的领域真的变得非常少了”、
  • “未来将开启去中国留学的时代了”

主持人听闻后大为破防,问首尔大学工学院院长是否能反驳这种说法。院长当场表示:“我不得不表示同意,这种情况令人惋惜。”



熟悉中国的韩国专家,对纪录片引发的震惊也感到惊讶。

在他们看来,节目中揭示的现象已存在很长时间了。中国的发展几乎全世界都看得到,高科技发明也一直在被讨论。而韩国普通民众仿佛刚刚意识到这些事,他们太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了。

说到底,纪录片刺痛韩国社会的根本原因,还是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任何时候,唯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春平死了

李春平死了

霹雳炮
2025-11-05 22:34:23
印度药在中国集采大获全胜

印度药在中国集采大获全胜

凯利经济观察
2025-11-05 09:32:14
北极航道刚冰封,波兰故技重施中欧班列又停,再不开边境悔之晚矣

北极航道刚冰封,波兰故技重施中欧班列又停,再不开边境悔之晚矣

一只番茄鱼
2025-11-05 13:34:23
陪玩睡只是冰山一角,继王晶曝潜规则后,王家卫又被曝 唐嫣遭殃

陪玩睡只是冰山一角,继王晶曝潜规则后,王家卫又被曝 唐嫣遭殃

蜉蝣说
2025-11-04 08:56:52
乾隆给纪晓岚一道空白圣旨,纪晓岚提笔写下4个字,乾隆先怒后喜

乾隆给纪晓岚一道空白圣旨,纪晓岚提笔写下4个字,乾隆先怒后喜

萧竹轻语
2025-10-23 18:44:58
在单位上了补充医保,还有必要买北京普惠健康保吗?市医保局释疑

在单位上了补充医保,还有必要买北京普惠健康保吗?市医保局释疑

新京报
2025-11-05 21:11:09
浙江台州“第一高楼”天盛中心将被拍卖,起拍价28.685亿元

浙江台州“第一高楼”天盛中心将被拍卖,起拍价28.685亿元

澎湃新闻
2025-11-05 12:18:29
有人问安世破产谁损失大?损失的只有中企,荷兰能有什么损失呢

有人问安世破产谁损失大?损失的只有中企,荷兰能有什么损失呢

南权先生
2025-10-23 12:11:28
缅北四大家族覆灭内幕

缅北四大家族覆灭内幕

哲空空
2025-11-06 09:43:46
包养10位情妇,睡觉翻牌生下11个私生子,75岁还在拼命生娃!

包养10位情妇,睡觉翻牌生下11个私生子,75岁还在拼命生娃!

春秋论娱
2025-09-09 07:26:27
真正得到过爱的孩子,身上大多有这3个特征,藏都藏不住

真正得到过爱的孩子,身上大多有这3个特征,藏都藏不住

辣妈vs探长
2025-11-04 08:07:06
台当局:大陆已悄然推出全新统一方案,见效快、风险低

台当局:大陆已悄然推出全新统一方案,见效快、风险低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06 05:57:26
若中美开战,美摧毁北斗卫星,中国将如何应对?4大杀手锏已就位

若中美开战,美摧毁北斗卫星,中国将如何应对?4大杀手锏已就位

春风秋雨
2025-10-29 19:55:04
7号线深云站外天桥“有梯无坡”,骑过街要绕6公里?深圳地铁回应

7号线深云站外天桥“有梯无坡”,骑过街要绕6公里?深圳地铁回应

深圳晚报
2025-11-06 08:48:30
康熙驾崩当夜,贴身太监揭露:龙椅上坐着的是洪承畴与孝庄的骨肉!

康熙驾崩当夜,贴身太监揭露:龙椅上坐着的是洪承畴与孝庄的骨肉!

张道陵秘话
2025-11-04 18:38:12
baby新男友已获小海绵认可?街头带娃遛大型犬,像幸福的一家三口

baby新男友已获小海绵认可?街头带娃遛大型犬,像幸福的一家三口

八星人
2025-11-05 15:55:40
光刻机算什么?中国一天诞生3个大国重器,欧美看了直摇头

光刻机算什么?中国一天诞生3个大国重器,欧美看了直摇头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1-06 07:32:54
中国首例五胞胎终于长大了,父亲因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后悔生下他们

中国首例五胞胎终于长大了,父亲因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后悔生下他们

等风来育儿联盟
2025-08-01 12:21:35
火箭124-109灰熊,球员表现评分公布

火箭124-109灰熊,球员表现评分公布

范烽舍长
2025-11-06 12:05:31
KK园区诈骗分子开始再就业:熟练工身价暴涨至7万美金!供不应求

KK园区诈骗分子开始再就业:熟练工身价暴涨至7万美金!供不应求

卷史
2025-11-05 12:05:06
2025-11-06 13:31:00
每日一见 incentive-icons
每日一见
体会情感,感悟心语,享受生活。
7035文章数 6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应采儿陈小春回应生3胎,网友炸了:做父母的,千万别欠这笔账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教育
游戏
本地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中国色特别策划 | 故宫技艺与古意新生

教育要闻

2026亚洲QS最新大学排名出炉:新加坡国大、南大并列第3!

Xbox Insider问卷提及《羊蹄山之魂》 引发平台移植猜测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